Friday, May 9, 2025

線上補課, 經濟學(A Choice We Make Everyday)

常常在線上補課:經濟學,感謝網友總能意簡言骸。

Lesson I

jjzz 我發現很多人不懂🤣🤣
一直發一些無腦文到底要科普幾次?
1985年的廣場協議,美國叫日本簽字,強迫日圓升值,結果怎樣?
日本短時間內「幣值升、出口死、資產泡沫爆掉」直接進入失落三十年。

現在輪到台灣了,美國不用開會、也不用簽字,直接靠升息+美元收割,台幣從33猛升回28-29,你以為是熱錢回來?錯,是資金洗牌,是在狙擊我們的出口競爭力

別忘了,台灣是靠出口吃飯的。幣值升得太快,毛利一下就被吃掉,台積電、電子業、工具機全中槍,之後接單、投資信心、企業用人成本通通連動崩。

但最扯的是,我們央行跟政府完全沒聲音,像是被默許宰割。這不是自然現象,這是結構性金融戰,台灣被拿來當調節區、別人升息,我們升值;別人轉向,我們被動接盤。

你以為你沒投資就安全?匯率一動,房價、物價、薪資全部會變。
未來會怎樣?
出口爛 → 裁員潮 → 股市反轉 → 台幣再貶 → 資產泡沫爆。

這不是你該不該換美金的問題,這是你要不要認清「你國家的錢正在被操控」的問題。
小回應:即便外在條件不佳,政府/央行還是可以有作為

II

再次分享一些自己的整理:
- (經濟學) 2nd. #邊際
經濟行為也是一種資訊行為,因為金錢的流動而產生的資訊行為。
許多資訊行為的背後是經濟的,有成本有價值有邊際。
- 付錢或不付錢(Pay or Not?)
免費的最貴;人們忘記言論自由的成本,所以[吾]鼓勵煮食與戀愛勝過說話。付錢買份報紙還是有理。
- 金錢的幻想(1):資本主義與權力的筆記
資本主義的目的,是為了賺取極大限度的盈利,因此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將國家力量也拖入整個資本主義逐利的活動。我自己認為,歸根究柢,進入歐洲的所謂「蠻族」,當年都是以武力掠奪和侵略的戰鬥部落,因為有這種文化基因,這些白種人的國家,只是將當年戰鬥部落的掠奪性,轉換為資本主義的掠奪性。

… 資本主義經濟應有的理性,已經不存在;保證這種理性運作的誠信和透明度,也已經極度地扭曲。
- 金錢的幻想?(2):土地 fantasy coins
如今,大部分的儲蓄流向土地,而不是流向生產性資產(研發、廠房與設備投資)。所以,對土地資本利得與「地租」課稅,將鼓勵更多儲蓄流向生產性資本。…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

分工之下,每個人有自己的專業,加上各式媒體的加強,幻象的製造就不是不可能,這十年來已經目睹多次曾參殺人或是瞎子摸象的實例。

III

(抱歉,忘了作者) 2024 May 27
大概好幾個月前,我轉貼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獵人頭低調在台找電工的徵才資訊,開出月薪為 折合 15-20 萬台幣(更:原文是寫1X萬起),沒有語言技能要求。好多讀者看後嚇一跳,問我是真的嗎,歐美做工的薪水這麼驚人?

據我所聞是真的。我親戚在加拿大做房地產,也兼做房東,常常有整修房子的需求,就跟我抱怨過來刷房子的油漆工,跟搶錢一樣,收費高態度還愛理不理,因為他們不缺活做。

台灣做工的待遇也不差,但一般人抗拒做,會說很辛苦、耗體力。我認為那些抵觸有些前提條件,是因為大多數台灣年輕人因父母期望都拿了大學學歷,自然而然覺得「不坐辦公室就是辛苦」,搬運重物、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就像次等職業。再者,對接案工也有刻板印象,認為始終是沒有領取固定薪資的工作穩定。

但其實現在的社會跟以前很不一樣了。隨著更多人獲得學士學位,學歷的稀缺性減少,學士學位的薪資優勢相對減少。學歷貶值,技能在通膨,以前操作 Windows 或 MS Office 要買書或補習學,現在學校會教,甚或需自行熟悉。

連我當初努力鑽研好幾年的程式設計,現在通過聊天機器人幾句話就能搞定。(我現在也時常用機器人寫小程式,每次看到機器人嘩嘩嘩地 coding,心中五味雜陳QQ)

你要問我學校那幾紙學歷還有沒有用?我會說幾乎沒有,不能幫助我找到多好的工作,更遑論沒有社會經驗、只完成在校課程的畢業生。
經濟好卻有一群人低薪,我看到的是社會競爭到了新高度,以前每個人以為大學學歷就是飯碗的保證,結果充其量是爭取到面試機會的門票。
我採訪一個唸商管的創業者,她就自嘲道:「讀商管出來難道能找到誰把他們家公司給我管嗎?」

我當年讀服裝學院也心存這個疑惑,老師開學就潑冷水:你們只有 1% 的人能當設計師,其他人都是裁縫。
在學歷貶值的現況,早早認知到路不是只有一條,才不會扛完學貸做社畜,對收入不滿意又S抱著沈沒成本不肯放手。

不過台灣的這種學歷迷思深植於歷史,從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推動現代教育體系,教育資源一度集中於少數人,拿高學歷就是階級流動的不二法門;戰後國民政府強調高學歷價值,再如儒家文化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將讀書和科舉考試視為最重要的社會上升途徑。

這種觀念在社會中根深蒂固。君不見一堆不靠學歷功成名就的中老年人,有錢有閒後還是要去拿學位,實用性在這裡顯然不存在。

AI 至今的發展,最近有個網路笑話的形容滿在理的:我們希望機器人幫我們掃地拖地,我們去吟詩作畫,結果現在是機器人在吟詩作畫,人類在掃地拖地!

是的,因為在這個階段,最先被取代的是部分白領的工作,可以預期藍領、或說是具備「一技之長」的工作收入會越來越高,乃至比上班族穩定。
我在國外有一些寫程式、做金融的朋友,已感受到危機。他們倒也坦然,記得去年我造訪的紐西蘭朋友,她都讀到碩士了,當時就說:
「等我做不動這份工作,就去考個水電什麼的,也沒什麼不行啊。這裡沒有人會覺得你的年紀或性別做什麼不行。」
聽她如此淡然陳述,我心中很是感慨。

全世界都在面臨的問題,台灣也將面臨,我想我們的社會太需要這個「沒什麼不行」。不讀大學,不追求學歷,不坐辦公室,到底「有什麼不行」?

*文中的舉例可能會讓人太聚焦在做工。我還有一個朋友是在國外考上大學,中途覺得不是自己想學的就退學去讀技專,現在也過得很好。我的重點是職涯路徑不用那麼單一 XD

No comments:

田調:one, two, three

明天要去田馥甄的《田調》了,在埔里,但好像會下雨。大半夜的,居然睡不著。以下是去之前看到的。 萬里》埔里 《鏡報新聞網》19日接獲一位任職萬里某觀光業員工爆料 ,強調自己是田馥甄歌迷,看到她前2天在台南鹽田演出時,講到萬里場無奈取消一度哽咽,不捨田馥甄為...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