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2, 2025

故事們18:自由與自制(freedom and self-disciplined)

作者:綠角
Victor Frankl是奧地利猶太裔心理學家。他曾詳細描寫,自己在二次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的經驗。

作者提到一個問題:”這些苦難,到底有什麼意義?”
他說,不管環境如何,人可貴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自行選擇要用怎樣的態度與想法去面對。也就是說,環境會驅使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反應。但我們可以自行決定,我們要怎樣反應。這就是人的終極自由。

原文是這樣寫的: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自由”這個字在一開始接觸時會覺得很容易瞭解。就是今天,我可以自由的選擇要吃什麼,要信什麼宗教、要說什麼話。這也是一般法律所保障的自由。
但這只是初級的自由。

試煉後的自由

人類獨有的自由,在於面對環境時,選擇的能力。
把木頭丟進水裡,會浮起來。因為它是東西,必需遵守物理定律。對狗丟石頭,牠會生氣,會吠人或咬你。因為牠是動物,必需遵守動物本能。但人不一樣。你不把一個人當人看,不給他足夠食物,讓他似乎只能想著自己的生存時,人仍可以選擇當一個人。

所以作者在集中營中看到,在困境中,仍保有希望的人。在自己已經不夠吃的狀況下,還願意分一塊麵包給生病獄友的人。這就是人性光輝,這就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理由。這是任何其它東西,其它生物都不可能達成的事。這些人在困境中,不隨外界起舞,堅定(而且非常困難)的,為自己保留了要選擇如何面對的權利。他們的身體不自由,但他們的心仍是自由的。

Wednesday, October 8, 2025

阻止世界進步的因子在人(num=100)

從小到大的路口變化了好多
以前沒有人很寬的人行道
有個路橋底下有個市場
市場後來的後來荒廢
怎麼救也沒有人潮
我來不及的參與的過去
多過於我將參與未來
因為我選擇離開了故鄉

num≠100

Chen weichu
▋割自己三刀,讓對方流十刀血:從 Google 封鎖 num=100 看市場競爭

最近 Google 做了一個超低調但殺傷力很大的改動。
他們把搜尋網址裡的一個小參數 —— &num=100 關掉,這個參數原本可以讓人一次看到 100 筆搜尋結果,但現在不行了,只能一次看 10 筆。
一般使用者可能不痛不癢,但對 AI、SEO 工具、資料分析師來說,這就像是「圖書館突然規定一次只能借 1 本書」。試想,以前 AI 工具可以一次把整個書架的內容掃進資料庫,現在卻得一頁一頁慢慢翻、慢慢借、慢慢讀。效率瞬間從 100 分變成 10 分。

🤖 為什麼這件事那麼嚴重?
因為 Google 等於「關掉了資料出口」。
這讓 AI 公司蒐集資料的難度大幅上升:
要花更多時間和錢模擬人類點擊
要建立更複雜的爬蟲技術
很多論壇(像 Reddit、Wikipedia)的內容變得難以快速取得

Wednesday, October 1, 2025

促成社會改革,認為既有的制度是在階級複製

從一部到數部電影中的缺乏可以導向這樣的結論嗎?我不確定,但我想記錄一下。 ​
李定維 或許劉仲敬關於「散沙化社會」的觀點,可以解釋「台灣親情劇缺乏核心」的現象。
​1. 台灣的「共同體」不夠穩固:
​一個穩固健康的社會擁有豐富的中間組織,即共同體,這些共同體可以是宗教團體、行會、宗族、地方社團等。它們在國家與個人之間,提供了一套複雜而有力的意義網絡、道德規範和身份認同。人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與這些組織的榮辱興衰緊密相連。

​然而,台灣自明鄭時期以來,長期處於中央集權體制,這些共同體逐漸瓦解,甚至從未真正壯大過,於是形成「散沙化」的社會,社會大致上剩下兩個極端:頂層是抽象的、無所不包的國家,底層是孤立的、原子化的個人或小家庭。

​在這種結構下,當社會缺乏強而有力的共同體時,戲劇就失去了宏大的敘事背景。一個人的奮鬥不再是為了宗族的榮耀、教會的信仰或社區的存續,而只能退縮到最微觀的單位——家庭。因此,台灣的戲劇題材常集中於家庭,因為除了「家」,似乎少有其他值得書寫的、具有真實情感連結的社會單位了。

「永恆、宏觀、見微知著的核心」,通常是由共同體的價值觀所提供的。例如,一個清教徒家庭的掙扎,其核心是關於上帝的揀選與救贖;一個羅馬貴族家庭的興衰,其核心是關於共和國的榮譽與責任。當這些共同體消失後,家庭故事就失去了可以掛鉤的宏大價值體系,只能在內部打轉,處理一些無關乎更高層次意義的瑣事,如財產分配、婆媳矛盾、子女教育等。這些事情雖然真實,但因為無法連接到一個更大的意義框架,所以顯得「空洞」。

圖書館冷氣好冷( It's cold inside)

(圖書館冷氣好冷,寫出了以前沒寫過的經驗)
那個夏天跑到了國外兩個月
回來後五月天就紅透了半片天
所以想到夏天就會想到〈瘋狂世界〉

後來喜歡過一個人,他很愛五月天,所以我也漸漸地補聽,跟著新歌聽。
雖然還是陰錯陽差地沒有在對的時間相遇,但我就習慣了阿信的創作與相信音樂的行銷。

文化衝擊

小時候有個文化衝擊也是在那個夏天遇到的。
那時候打工的工作是在顧遊戲攤位,晚上時一位年輕人與他的朋友們來到攤位前,說了一長串的話後,我才有點聽懂說是來與我道歉的,因為早前他喝醉了,對我粗言粗語,或是罵髒話。話來好笑的是,因為我沒有「被道歉」的習慣,所以我也不清楚要怎麼接受正式的道歉,再者,我英文沒好到,應付這個社交場面,總之,我這樣的文化衝擊是多面的,我自己也有一點講不清事實,但要怎麼好好說對不起我還真的學起來了。
藝術是什麼?藝術作品的張力推到極致,正是讓觀者愣在那裡,那一瞬間,與生命實境打了個照面;下個瞬間,觀者回看自己,已經是不一樣的一個人。 p.90《間隙》/平路

故事們18:自由與自制(freedom and self-disciplined)

作者:綠角 Victor Frankl是奧地利猶太裔心理學家。他曾詳細描寫,自己在二次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的經驗。 … 作者提到一個問題:”這些苦難,到底有什麼意義?” 他說,不管環境如何,人可貴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自行選擇要用怎樣的態度與想...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