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想貼的摘文,但先這樣吧。
source: http://tieba.baidu.com/p/218531556
主导语言基础音系的历史大变迁
秦汉帝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走上了全新的发展历程。西方称中国为Cina源于“秦”的对音, 而中原民族自称“汉”则始于汉朝。 虽然中国境内的语言复杂,但从周代开始就已形成一种在官场和文学中使用的主导语言。周秦“雅言”,西汉“通语”,东汉魏晋为“洛语”,南朝为“吴音”,隋唐为“汉音”或“秦音”,宋元为“正音”或“雅音”,明清为“官话”。在2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汉语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实现了一次次变迁,呈现出西安音→汴洛音(洛阳标准)→南京音,又西安音→汴洛音(汴京标准)→南京音的周而复始的迁徙轨迹。东汉、魏晋的汴洛话是周代镐京(西安)话在中原的后裔,南朝建康(南京)话又是魏晋洛下话在江淮的发展。至于本世纪逐渐上升为主导音系的北京话,则是明初迁往北平的江淮话的演变,现代北京话是明代江淮话在北方阿尔泰化的后裔。
1.主导语言的第一次大变迁
西周(约前1066—前771)以镐京(西安)为“宗周”,王族或王畿语言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雅言,随着分封宗亲、礼制教化和文学典籍,雅言也就流播到各地。周公为控制东方,在中原建洛邑为“成周”,迁王畿之众驻守,镐京雅言东传中原洛邑。东周(前770—前256年)平王迁都洛邑,雅言再次东迁。秦始皇“书同文”,以秦文为规范即以秦音为正音。刘氏王室虽为楚人,但西汉(前206—后25)建都长安,其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必然承袭周秦王畿雅言,逐步演变“通语”。
东汉(25—220)都洛阳,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转而为洛阳语音。汉晋之间虽有三国鼎立,但曹魏(220—265年)一直以中原为中心统治中国北部,不久又一统西晋(265—317年),相沿建都于河洛。在河洛建都前后历时近300年之久,从而形成了魏晋文学标准音“洛生咏”或“晋语”。
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在晋室内乱之机攻陷洛阳,造成永嘉之乱。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向潮水般越淮渡江,相继南渡人口约为90万,其中侨寓今江苏和安徽境内的占南渡人口一半。东晋建都建康(南京),建康盛行“洛生咏”,在江淮一带设置侨州,洛音流播于江淮。官吏对士人说洛语,对庶人用吴语。到了刘宋时期,洛语在江南上流社会已经普及。人口与文化的交融,导致了吴越语的汉语化或汉语的吴越化局面的出现。“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为秦汉以来中原语言之一大巨变。经过宋齐梁陈,源于中原而兴于江东的江南文化日益成熟,形成了源于中原洛阳而在江东建康有所发展的新的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中古金陵语音系统。隋初统一中国,遂有长安论韵。汉化鲜卑人陆法言编撰《切韵》,以维护金陵、洛下之正音余绪。所谓“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金陵为南而洛阳为北;金陵为今而洛阳为古。日本“吴音”,就是奈良时代到7世纪输入的六朝语音。
从秦和西汉的长安音,到东汉、魏和西晋的洛阳音,再到东晋南朝的金陵音,由此形成了历时800年之久(前206—后600年)的上古至中古汉语主导语言基础音系的长安→洛阳→金陵的“横折型”大变迁。
2.主导语言的第二次大变迁
隋(581—618)唐(618—907)相继建都长安(今西安),以洛阳为东都,主导语言基础音系难免西移,“秦音”或“汉音”逐渐成为唐代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天宝年间(742-755),元庭坚更—反“时俗共重,以为典则”的《切韵》,直以秦音撰成《韵英》。时人斥责陆氏《切韵》为“吴楚之音”。当时日本遣唐学生和僧人,将长安方言“汉音”带回日本,有“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之说。
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北方战火纷飞,中原居民被迫南迁。唐亡以后,五代(907—960)相继建都汴洛。北宋(960—1127)统一以后,建都汴京(开封)。在书面语中颁行官韵,以“设教崇文,悬科取士”,通行口语中主导语言的基础音系由长安回归汴洛,形成了宋元明称之为的“宋音”、“雅音”或“中州音”。
契丹在唐末五代兴起,建立了与北宋对峙的辽国(907—1125)。后女真建立金国(1115—1234),灭辽以后进攻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陷落,金人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归,史称“靖康之难”,引发中原居民的又一次大规模南迁。时汴洛“宋音”主要迁往两处。一处是临安一带。杭州话因周围为吴语区,虽保留中原汉语的一些特点而终究为吴语同化。一处是以南京、扬州等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当时迁进几十万中原居民。因江淮语在六朝时已被中原汉语覆盖且处于吴语北部边缘,因此迁往江淮的“宋音”相对纯正地得以保存。南宋(1127—1279)时期,日本镰仓时代由江南输入的汉字音称之为“宋音”,即指由中原迁往江南的汴洛语音。
女真人在接受了农耕经济和汉文化过程中换用了汉语。金亡以后,中原女真人与汉人融合。元蒙古(1279—1368)宣布蒙古语为“国语”和八思巴字为“国字”,对汉语言文化并不提倡。元亡明(1368—1644)兴,留居汴洛的中原之音,历金元近300年统治,已非中原旧音;而迁往临安为吴语所包围的汴梁宋音亦已“南浸吴越”;唯有江淮之间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即以南京音为基础音系。南宋以降,“中原”已从地理概念演变成为“文化传统”概念。所谓元明的“中原正音”实指保留在江淮语中的前朝“宋音”,并进一步成为明清官话的基础音系。日本江户时代传入的汉语“唐话”,主要学习南京口音。“唐话”、“官话”便成为明清南京话的专称。
从隋唐的长安音,到北宋的汴洛音,经由南宋与金对峙、元蒙古统治的周折,再到明代官话南京音,由此完成了历时近900余年之久(600—1468年)的中古至近古汉语主导语言基础音系的长安→汴洛→南京的又一次“横折型”大变迁。
===
湘,赣,吴,客,闽,粤=古百越语+古苗瑶语+古楚语+华夏雅音
==
粤语、闽南语、客家话和北方话(转贴)
而对粤语来说,唐、五代到北宋对粤语的影响更大。
南宋之后南迁的基本都是客家话了,客家人也和当地畲族融合,吸收 畲语成分,他们南迁于南宋,南宋的时候就有文天祥在当地征客籍兵 的记载,但在明清之前大多还没有进入广东,而是游离在闽/粤/赣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被认为是外来者的原因。
闽南语更像是南朝音演化来的(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吴音 部分),从五胡乱华后就随晋室南迁了,所以南朝音更加古老(但也 融入了三国时东吴的口音,到了闽南/潮汕/雷州/台湾/海南之后也吸收当 地少数民族的少量语言成分),但闽南民系同样不可能是在东晋时就 直接进入广东的,那时可能还在吴越一带,直到唐朗时才有陈元光入 闽南,五代十国的时候潭州有个开闽王王审知建立了闽国,我怀疑闽 南大概是在南宋到元的时候才进入广东,注意闽南民系是东晋时南迁 南宋时进入广东,而客家民系是南宋时南迁但还没有进入广东。 粤语更像是北朝音演化来的,不过北朝人当然不可能南迁,否则 南朝早被北朝兼并了,北朝音南迁是在唐之后的事,所以我们当然不会 说是北朝音,我们说他是唐音(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汉音部分), 其实唐是从隋来的,而隋是从北周来的,北周是从北魏来的隋朝陆法言 (鲜卑人)的《切韵》就已经指出南北音异,有人说《切韵》是北朝音 和南朝音的大杂烩,可见那时南北音就已经分开了,但不要把现在的 北方话当作北朝音,不是的,现在的北方话是金元音演化而来的,这是 后话
清代广州出了个音韵学家叫陈澧,他写过一本《切韵考》他在一篇 叫《广州音说》的文章里论证过粤语最切合隋唐音韵。 那有人说唐之前早在东汉苍梧等地就有士燮、陈元等人活动,甚至 早在秦末西汉就有赵佗建立南越国,我说北京在战国时还说的是燕国语, 元朝时元大都里的忽必烈还说蒙古语,清朝时皇宫里的贵族还说满语 呢,古代时的四川还说古蜀语呢,在南北朝的时候还有史载大量僚人进入 西南,今四川、陕西汉中一帝当时全是僚人的天下呢,莫非就是现在 的四川话。个别不能代表全部,过去不代表现在,而是要看他们之间 的联系到哪个程度。
再说宋代音,也是从隋唐音(其实是从北朝音演化来的,但我们 不喜欢这么叫)来的,但经过五代十国肯定有点变化,但变化没有 南北朝时汉语分裂成南音和北音那么大,这就是为什么客家话和粤语 相差没有那么大,而粤语和闽南语却相差比校大的原因,但有人说 客家话有些字音词汇却近闽南语不近粤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 “客家本部”和“闽南语本部”所在的地方都比较接近,像梅州和潮州 都在粤东,长汀和漳州部在闽南,但我们发现客家话和粤语的近似点 更多,像“花”,恐旧只有粤语和客家话用f作声母(fa),其余f声母 的字同理;像“会”,粤语是wui,客家话是vi,闽南语是ei,普通话是 hui,听感上粤语和客家话最接近,其余粤语w声母的字同理。还有 o类声母的,客家话也和粤语同,像“堂”,粤客部读tong,全国方 言只有粤客赣这类清况最多,所以有人分类汉语的时候北方话一组, 南方话里粤客赣一组,闽吴湘一组(闽吴湘这一组相差更大,我怀疑 闽语是正宗南朝音演化来的,湘语可能是从古楚语演化来的,吴语的 情况比较复杂,受历代北音的影响,但南吴语和闽语的接近更坚定了 我认为闽南语继承南朝音的想法)
所以粤语和闽南语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改大分裂时期(南北朝) 分野的,那时上古汉语迁入南方融合了少量三国时东吴口音(东吴口音 也不完全等于古时吴越人的语言,也是有发展历史的)形成了南朝音, 北方汉语融入胡语成分变成的北朝音(即后来的所谓中古汉语)闽 南语就是南朝音(金陵音)演化来的,虽然随着历史有变化但中古、 近古直到现在都不能改变她的底子。回头说北朝音,经过隋、唐,到 唐代的时候广东有了大发展,广州更是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加上后来 唐末北方又爆发了战乱,唐音就随着移民传入广东,唐结束后刘氏兄弟 在广东更是建立南汉国,与此同时在福建建立的就是闽南人王审知建立 了闽国。
而粤语和客家话的分野是就是在小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形成的, 之所以说是小分裂时期,是因为大约只有一百年不到,而第一改大分裂 时期长达几百年但就是这小分裂时期也足够变化,你看1949年到现 在几年变化多大。何况在古代而且第一改大分裂时期有五胡,小分 裂时期也是有少数民族的,最主要的就是沙陀族,像唐末的李光弼、 哥舒翰、安禄山,五代时建立后唐国的李克用,五代时儿皇帝石敬塘 。所以可以想象,到了宋代音肯定和唐代音有差异,但差异没那么大而 已,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切韵》(陆朗)的陈澧说广州音最切合隋唐 音韵,而一般认为客家话和《广韵》(宋代)最像,当然粤语和《广 韵》也像,因为唐音和宋音差别不大(但不是没有差别)
再说北方话,和宋代音的分野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改大分裂时期 (宋金对峙)远在北宋,就有辽、西夏,但影响还不是那么大,到 了金,已经和南宋划长江而治了(原文如此,有误)而历史记载南宋音 和金国音(女真化汉语)也是不同的直到元朝,虽然统治者操的是蒙古语 ,但北方汉人操的还金国音汉语,北方各地的方言当然也有点不同, 但都属于金国音范畴,元朝初有个叫周德清写了本《中原音韵》,已经 和现代的官话比校近了,但却和宋代的《广韵》相差巨大,虽然名为 中原音韵,但那时的中原早已在金国统治之下,所以辛亥时的国学大师 章太炎才会说北方话是金元虏语,到明朝时,朱元璋的江淮方言也属于 金国音范畴,清朝时本来想用满语,但行不通,最后还是用了金国音, 这个统治者也可以接受,因为满族就是女真族演化来的,但他们又不 是完全照搬明朝音,而是经过满族统治者改造的,这就是为什么你听 到的北京话(普通话)的音调只和东北话那么像,而像附近天津等地的 冀鲁官话却都和北京话都不一样,同在东北的辽东的胶辽官话和东北话 也不一样,因为辽东半岛的居民多来自山东胶东半岛移民
从《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的差别和联系你就能看出粤语 、客家话、北方话的来源,闽南语没有对应的南朝音韵,那是因为南 北朝时还没有形成音韵学,但我们从闽南语没有f声母等语言现象可以 知道,因为像f音读b音这是很古老的,直到魏晋南朝汉语还是这种格 局。
从存古程度上来说,闽南语大于粤语,粤语大于客家话,客家话 大于北方话。上面说的不一定就是古代的官话,像粤语不一定就是唐朝 音官话,但一定是唐朝音的方言,就像东北话和北京话,基本相差不大 而且每一种当代的方言都会变化的,但不能就因此否认他的源头的存在。 我认为闽南语是晋音方言(注意这个晋音不是指现在山西的晋语,是指 西晋东晋的那个晋,不过奇怪的是闽南人自称来自河东,河东在哪 里?今山西是也,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南朝 音)。粤语是唐音方言(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朝划江而治的 北朝音)。客家话是宋音方言(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朗划江而 治的北朝音,并经过一改小分裂时期一一五代十国后有所变化)。北 方话是金元音方言(源自第二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宋金划江而治的金国音)。
而对粤语来说,唐、五代到北宋对粤语的影响更大。
南宋之后南迁的基本都是客家话了,客家人也和当地畲族融合,吸收 畲语成分,他们南迁于南宋,南宋的时候就有文天祥在当地征客籍兵 的记载,但在明清之前大多还没有进入广东,而是游离在闽/粤/赣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被认为是外来者的原因。
闽南语更像是南朝音演化来的(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吴音 部分),从五胡乱华后就随晋室南迁了,所以南朝音更加古老(但也 融入了三国时东吴的口音,到了闽南/潮汕/雷州/台湾/海南之后也吸收当 地少数民族的少量语言成分),但闽南民系同样不可能是在东晋时就 直接进入广东的,那时可能还在吴越一带,直到唐朗时才有陈元光入 闽南,五代十国的时候潭州有个开闽王王审知建立了闽国,我怀疑闽 南大概是在南宋到元的时候才进入广东,注意闽南民系是东晋时南迁 南宋时进入广东,而客家民系是南宋时南迁但还没有进入广东。 粤语更像是北朝音演化来的,不过北朝人当然不可能南迁,否则 南朝早被北朝兼并了,北朝音南迁是在唐之后的事,所以我们当然不会 说是北朝音,我们说他是唐音(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汉音部分), 其实唐是从隋来的,而隋是从北周来的,北周是从北魏来的隋朝陆法言 (鲜卑人)的《切韵》就已经指出南北音异,有人说《切韵》是北朝音 和南朝音的大杂烩,可见那时南北音就已经分开了,但不要把现在的 北方话当作北朝音,不是的,现在的北方话是金元音演化而来的,这是 后话
清代广州出了个音韵学家叫陈澧,他写过一本《切韵考》他在一篇 叫《广州音说》的文章里论证过粤语最切合隋唐音韵。 那有人说唐之前早在东汉苍梧等地就有士燮、陈元等人活动,甚至 早在秦末西汉就有赵佗建立南越国,我说北京在战国时还说的是燕国语, 元朝时元大都里的忽必烈还说蒙古语,清朝时皇宫里的贵族还说满语 呢,古代时的四川还说古蜀语呢,在南北朝的时候还有史载大量僚人进入 西南,今四川、陕西汉中一帝当时全是僚人的天下呢,莫非就是现在 的四川话。个别不能代表全部,过去不代表现在,而是要看他们之间 的联系到哪个程度。
再说宋代音,也是从隋唐音(其实是从北朝音演化来的,但我们 不喜欢这么叫)来的,但经过五代十国肯定有点变化,但变化没有 南北朝时汉语分裂成南音和北音那么大,这就是为什么客家话和粤语 相差没有那么大,而粤语和闽南语却相差比校大的原因,但有人说 客家话有些字音词汇却近闽南语不近粤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 “客家本部”和“闽南语本部”所在的地方都比较接近,像梅州和潮州 都在粤东,长汀和漳州部在闽南,但我们发现客家话和粤语的近似点 更多,像“花”,恐旧只有粤语和客家话用f作声母(fa),其余f声母 的字同理;像“会”,粤语是wui,客家话是vi,闽南语是ei,普通话是 hui,听感上粤语和客家话最接近,其余粤语w声母的字同理。还有 o类声母的,客家话也和粤语同,像“堂”,粤客部读tong,全国方 言只有粤客赣这类清况最多,所以有人分类汉语的时候北方话一组, 南方话里粤客赣一组,闽吴湘一组(闽吴湘这一组相差更大,我怀疑 闽语是正宗南朝音演化来的,湘语可能是从古楚语演化来的,吴语的 情况比较复杂,受历代北音的影响,但南吴语和闽语的接近更坚定了 我认为闽南语继承南朝音的想法)
所以粤语和闽南语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改大分裂时期(南北朝) 分野的,那时上古汉语迁入南方融合了少量三国时东吴口音(东吴口音 也不完全等于古时吴越人的语言,也是有发展历史的)形成了南朝音, 北方汉语融入胡语成分变成的北朝音(即后来的所谓中古汉语)闽 南语就是南朝音(金陵音)演化来的,虽然随着历史有变化但中古、 近古直到现在都不能改变她的底子。回头说北朝音,经过隋、唐,到 唐代的时候广东有了大发展,广州更是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加上后来 唐末北方又爆发了战乱,唐音就随着移民传入广东,唐结束后刘氏兄弟 在广东更是建立南汉国,与此同时在福建建立的就是闽南人王审知建立 了闽国。
而粤语和客家话的分野是就是在小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形成的, 之所以说是小分裂时期,是因为大约只有一百年不到,而第一改大分裂 时期长达几百年但就是这小分裂时期也足够变化,你看1949年到现 在几年变化多大。何况在古代而且第一改大分裂时期有五胡,小分 裂时期也是有少数民族的,最主要的就是沙陀族,像唐末的李光弼、 哥舒翰、安禄山,五代时建立后唐国的李克用,五代时儿皇帝石敬塘 。所以可以想象,到了宋代音肯定和唐代音有差异,但差异没那么大而 已,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切韵》(陆朗)的陈澧说广州音最切合隋唐 音韵,而一般认为客家话和《广韵》(宋代)最像,当然粤语和《广 韵》也像,因为唐音和宋音差别不大(但不是没有差别)
再说北方话,和宋代音的分野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改大分裂时期 (宋金对峙)远在北宋,就有辽、西夏,但影响还不是那么大,到 了金,已经和南宋划长江而治了(原文如此,有误)而历史记载南宋音 和金国音(女真化汉语)也是不同的直到元朝,虽然统治者操的是蒙古语 ,但北方汉人操的还金国音汉语,北方各地的方言当然也有点不同, 但都属于金国音范畴,元朝初有个叫周德清写了本《中原音韵》,已经 和现代的官话比校近了,但却和宋代的《广韵》相差巨大,虽然名为 中原音韵,但那时的中原早已在金国统治之下,所以辛亥时的国学大师 章太炎才会说北方话是金元虏语,到明朝时,朱元璋的江淮方言也属于 金国音范畴,清朝时本来想用满语,但行不通,最后还是用了金国音, 这个统治者也可以接受,因为满族就是女真族演化来的,但他们又不 是完全照搬明朝音,而是经过满族统治者改造的,这就是为什么你听 到的北京话(普通话)的音调只和东北话那么像,而像附近天津等地的 冀鲁官话却都和北京话都不一样,同在东北的辽东的胶辽官话和东北话 也不一样,因为辽东半岛的居民多来自山东胶东半岛移民
从《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的差别和联系你就能看出粤语 、客家话、北方话的来源,闽南语没有对应的南朝音韵,那是因为南 北朝时还没有形成音韵学,但我们从闽南语没有f声母等语言现象可以 知道,因为像f音读b音这是很古老的,直到魏晋南朝汉语还是这种格 局。
从存古程度上来说,闽南语大于粤语,粤语大于客家话,客家话 大于北方话。上面说的不一定就是古代的官话,像粤语不一定就是唐朝 音官话,但一定是唐朝音的方言,就像东北话和北京话,基本相差不大 而且每一种当代的方言都会变化的,但不能就因此否认他的源头的存在。 我认为闽南语是晋音方言(注意这个晋音不是指现在山西的晋语,是指 西晋东晋的那个晋,不过奇怪的是闽南人自称来自河东,河东在哪 里?今山西是也,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南朝 音)。粤语是唐音方言(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朝划江而治的 北朝音)。客家话是宋音方言(源自第一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南北朗划江而 治的北朝音,并经过一改小分裂时期一一五代十国后有所变化)。北 方话是金元音方言(源自第二改大分裂时期一一宋金划江而治的金国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