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7, 2020

資訊上面會有一層「標籤」(FB of Jan)

鍾閔衛分享了 1 則動態回顧。  1月15日上午5:22 ·
資訊上面會有一層「標籤」,標籤是人們的解讀,人們的觀點,人們的「框」。

解讀是經年累月的事情,所以誤解也是。一旦偏見產生,就會經年累月地生產偏見,而且以上的討論還不包括承載人類活動的情感與回憶。

所以有些對話是困難的。
鍾閔衛 困難的對話有時可以從開頭觀察的到。
麻煩的是很多讀過書的人,被資訊給捆綁住了,說話的能力被回憶與情感事先上了許多標籤。 · 4週
鍾閔衛 「心理諮商」大概也是這樣概念的延伸?
鍾閔衛  1月14日下午11:45 ·
情緒/情境會誤解資訊,而資訊本身就是資訊。要去了解情緒/語氣底下的資訊,不宜去對情緒語氣發表資訊。

現在流行用的情緒勒索,大概是這個概念的延伸。
鍾閔衛 想想,這好像也是觀看《婚姻故事》的心得。 有過婚姻的人一定會對於電影的前半很有感覺,後半則是…(詞窮,我要想一想)
Y W N 但有些老人的資訊不是資訊in nature. 以「用字」去達到發洩情緒。 而年輕人已經習慣用邏輯。 · 4週
鍾閔衛 Y W N 對。畢竟是不同世代。 另外,這樣的老人他們當然有自己累積下來的問題,才會讓他們如此表達。 · 4週

鍾閔衛參與第 15 任總統副總統及第 10 屆立法委員選舉投票。 1月11日上午10:45  ·
晚上要吃
汕頭火鍋
18陳麗茹、風軒和其他16人 · 17則留言
邱鵬仁 為什麼是汕頭火鍋?  · 回覆 · 4週
鍾閔衛 邱鵬仁 剛好朋友約吃 · 回覆 ·4週
黃東毅 韓總也愛吃,不信你看新聞XD  · 回覆 · 4週
鍾閔衛 黃東毅 真假!跟錯潮流了xD · 回覆 · 4週
鍾閔衛 等等等。 是我跟朋友先去這家吃的! 哈哈哈,是我們創造了潮流
Ed Lue 邱鵬仁 領先韓導10步的奇才呀!
Yang Cliff 破音字
鍾閔衛 Yang Cliff 不是啦xD
Yp Wo Ng 我想吃
陳麗茹 我也想吃!
Edwin Zephrus 我也要吃!!
Minwei Chung 2019年12月22日 ·

這次的文字遊戲是 「光復高雄」。

UDN.COM 【即時短評】罷韓「光復高雄」光復誰?難解的世代分裂 | 聯合新聞網
Minwei Chung 這樣的用詞響亮,但是在形成「刻板」與「對立」,如果你覺得他們說的有些對,那就不要怕「招蜂引蝶」。

Minwei Chung 政治的選擇是需要對立嗎? 這樣才能表彰價值嗎?「貶低他人」真的還是臺灣選戰的主流,這樣沒有討論公共利益的主軸真需要大眾好好看清楚。

Y W N Minwei Chung 這個後半部我同意。 我反而覺得對立是需要的。
貶低他人這culture 是台灣普遍practice... 不只政治/ 媒體,我在三地工作就覺得很明顯。

Minwei Chung 但是我明白為什麼臺灣長輩們的選擇,因為要看清楚一個人的本質是什麼,會不會貪污受賄,會不會公器私用,其實都不是外表的政策可以看到的。

關於李文亮的故事一些不太政治正確的思考

2020 年 02 月 09 日
http://fc.ktchiu.com/?p=10235#more-10235

吹哨人很少,因為多數都成為烈士。

不是被原本犯罪的體系打壓,就是被投靠的體系出賣。而群眾,要依不同智商、情商,以及所處不同社會的不同傳播塑造認知,會決定是擁護、冷漠還是排斥。

有的吹哨人、示警者,被當成「抓耙仔」(或不合群、自命清高、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而非英雄。

有的吹哨人、示警者,不會被當成智者、勇士,而更容易被當成在唱衰、太悲觀、負面思考、危言聳聽、被迫害妄想症、乃至被嘲諷「你那麼厲害,你來啊」之類。

有的吹哨人、示警者,不會有悲壯的結尾(如李文亮醫師)得到群眾的熱淚與感謝,而只會灰頭土臉、或被迫銷聲匿跡、隱姓埋名、低調過日。

所以當我看到媒體翻箱倒櫃去回溯李醫師的微博圖文(包括強調他愛吃炸雞、火鍋、可樂)——建立一個「平民偉人」(能做你做不到的事,但又有人人皆有的平民化言行心情)的形象——我想到的未必如此浪漫。

在一黨專制言論管制下,中國境內大小媒體不敢第一時間支持吹哨人的疑似爆料(其實李醫師根本是在封閉群組發文,還請大家不要對外流傳,並非向大眾媒體或調查機構舉報),也無力根據吹哨人的資料進行專業追蹤調查在後,等紙包不住火疫情罪證確鑿後,等李醫師不幸染病甚至亡故後,才鋪天蓋地封神追悼,這不是鄉愿是什麼,不是收割是什麼?

有人會說起碼現在的追悼與封神,可督促施壓顢頇的體制,可帶給眾生榜樣與啟示。

但容我也來示警與吹哨:

不覺得一個殉難者可以喚醒統治者的良知(不用上升到習大大,也無須苛責基層公安,能夠讓半夜緊急開會打壓李醫師的武漢市衛健委、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院領導、醫務室主任和監察科,這些醫療界的高階管理者幡然悔悟承認錯誤,就是奇蹟了)。

也不覺得一個人的道德勇氣(在第一時間與同伴分享信息這種事,有時還無關道德,只是本能),可以替代其他芸芸眾生去修練、激發自己的道德勇氣。

簡單地塑造一個英雄,和簡單找出一個代罪羔羊,都是抓交替的概念,都是集體卸責的慰安,都是把故事說完必要的節奏。

然而,有哪個真心、義勇的吹哨人,希望自己只成為「故事」,而不是真的「啟示」?

歷史與現實,教會我們太多,可惜人類看不清。

如果連在日常生活與職場,都不敢挺身而出和自己的上級或同事表述異見,也從不會在公共場所提醒、制止別人的脫序行為,那麼:讀到每日新聞後佩服、崇拜某人的英勇行為,感傷、同情某人的不幸,又有什麼積極意義?

吹哨人的精神本質與必付出的代價,吃瓜群眾不可能真理解、也不想真理解。

佛已成佛,烈士捐軀,耶穌被賣,黃鐘毀棄。而「故事」,重複上演。

No comments:

故事們(拾參:Musik)

專訪金曲獎得主、黃綺珊專輯《小霞》製作人秦四風 2022-04-20 00:45:56 發表| 來源:網易音樂人 小霞(黃綺珊)是野生(Live)歌手,我們都是野生(Live)的音樂家,有實戰的能力。我們就商量回到那個復古的時期,回到了一般酒吧的配置——...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