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7, 2023

34屆金曲獎 Notes

黃偉文,見刊於1994年8月5日《香港經濟日報》「流行音樂」版
見刊於1994年8月5日《香港經濟日報》「流行音樂」版.
「因為有愛與寬容,才能讓一開始的仇人也能成為最親密的朋友。」/田定豐
在二十世紀末,我擔任上華唱片的總監,因為當時唱片景氣受mp3影響公司業績急遽下滑,我被賦予負責砍人砍預算,變成全公司的公敵。

那上華最重要的天后歌手就是許茹芸,她獨特的氣音唱腔,創造出一首又一首傳唱的經典歌曲。
也由於是公司最重要的歌手,我們也感受到如何讓天后繼續發光發熱的壓力!
由於她是經過原來公司轉賣給國際公司,人事的大幅更迭,可想而知她心理的壓力和對新團隊完全陌生的問題帶來的強烈的不安全感。
於是,整張「難得好天氣」專輯從製作、企劃包裝到行銷宣傳,她運用她的人脈和資源主導了整張專輯過程。
在當時的公司氣氛下,我選擇放手。甚至,在專輯後面的工作人員名單,我也在最後看印刷打樣時,意氣用事的抽掉了自己的名字。
後來,她選擇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也不跟隨主流市場的腳步,和一些很有想法的音樂人合作,創造不同以往的芸式音樂風格。

自從上華那張專輯之後,

我們就未曾有過聯繫,後來幾年我們各自經歷生命中許多的課題,才又在偶然的機會相遇。
我們約在忠孝東路的咖啡館,重拾緣分的過程,平淡中別有滋味。
「定豐,要先跟你說,以前在上華,真的很不好意思。」
簡單的幾個字,濾去了過去的誤解和怒氣。短短的一句抱歉,像清泉般流淌而下,以前的劍拔弩張立刻被弭平。
她主動釋出善意的氣度,也讓我反省自己當年處理關係的不夠成熟。
如果,當時我們的角色互換,我被新來的團隊大砍預算,裁撤信任的工作人員會有什麼反應呢?
也許會比她當時對我的團隊不信任更為激烈吧!所以,該道歉的人難道不是自己嗎!
在以前在那樣兵荒馬亂的時機,我和她擦身而過,沒有為她行銷企劃。多年前未完成的機緣,很奇妙地又回來了。
也是因為這份機緣,我才有機會彌補一直希望和許茹芸合作那份美好的缺憾! 而正式簽下她在我的音樂公司「種子音樂」。
我們不只在後來的幾年工作中,培養出絕佳的默契,還創造新的市場經典歌曲「好聽」、「男人女人」….更成為在生活中無所不談互相支持的朋友。 即使,多年前我漸漸轉向自由工作者,我們也從來沒有斷過彼此的關心。

我出新書她來力挺,我錄「安眠書店」,她啞著嗓子也要來錄音室幫我唸書。這份沒有利害關係卻仍真心的情誼,在娛樂圈是多麼的難得啊。
我曾經合作超過百位歌手, 多少人情冷暖都點滴在心頭,像許茹芸這樣至情至性用心相待的朋友寥寥可數。 這也讓我明白「成見」常常是自己心中劃下的一條線,也會因為這條線而錯失許多該是美麗的相遇。 如果不是許茹芸先擦去這條線,也許我們就真的在彼此的生命中,錯失了這段美好的關係。
她也讓我學習到,真正開口說抱歉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犯錯的人。
而是她有足夠的愛與寬容的胸襟,才能打破這世界荒謬的二元對立,回到每個人內心最珍貴那份愛的存有。

少了追蹤

今年的金曲獎我比較沒有追蹤;入圍作品相較以往也沒有進入到我的生活;
我去年最喜歡的作品沒有入圍半項,可能是主因。
左思右想/快思慢想,我的人生目標應該要好好調整了,有些對於音樂與表演的得失或是盼望不能放到這輩子。 我還是會繼續學習,畢竟我的另一半這麼挺我,我也可以從中精進「資訊」的學習。

我是慢熱慢熟的人,也期許自己是慢冷的人。少了追蹤,不是少了關心。

金曲獎蒐集來的好文

aoi 青虫:今天是金曲獎頒獎典禮
每年金曲後都會有人對著名單說 「誰?沒聽過」

在這個娛樂消費多元化的分眾時代,媒體選擇越來越多,大眾共同經驗越來越少,要聽過所有入圍作品的確門檻稍高,有時候甚至連得獎者的名字都令人陌生。 正因為媒體分眾,如果不是資本雄厚的創作者,要將自己的音樂擴散出去實屬不易。例如本年度2023年的金曲入圍名單,共計169件作品入圍共同角逐27個獎項。根據ISRC登錄資料顯示,2022年發行的專輯總共有16,796張,單曲數量總共是43,629首,能夠入圍金曲獎的進而得到一句「誰?沒聽過」的入圍者其實是超級幸運兒(也可以說是超有實力超級好聽啦)

然而還有許多很棒很有趣的音樂,沒能夠進入大眾視野。作為聽眾也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希望大家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把你喜歡的歌推薦給你的朋友,若有餘裕請購買實體商品如專輯、周邊商品,並且去專場支持他們,用行動回應他們的創作。
最後希望入圍的好朋友都可以帶獎回家,沒有獎可以帶回家的人,沒有關係你的心情我們懂。
今年還有一半!
祝大家2023下半年都能夠完成今年的願望清單,健康快樂平安
peace out.

評審長(陳建騏)的話

2009年,第一次參與20屆金曲獎決審,感受到評審對於自己任務的重視,席間對於音樂的討論非常熱烈。

去年底,答應了文化部擔任 34屆金曲獎主席的任務,做好了心理準備,面對各種好的,不好的可能。

從初選的評審開始,文化部提供了歷屆評審名單,我們一起討論今年應該組成怎麼樣的評審團。今年的主題是『無疆界』,除了強調音樂本來就是無語言,地域,時間抽象限制外,疫情後的現在,也沒有了現實的隔離限制。我的思考是,華語圈這麼重要的音樂獎,希望評審也能無疆界,演唱類組的讓來自不同地區專業的華語音樂工作者來到金曲獎。無語言類組(演奏獎,MV獎,錄音獎,裝幀獎)也能邀請國際的評審,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

錄音獎有來自日本的 內田孝弘(母帶後期工程師)、來自音響評論(樂評,影評)的 林查拉,靈感來自於Hi End 音響所追求的原音重現,如果跟錄這些原音的人一起討論好的錄音的原因,一定很有趣。演奏獎邀請 簡文彬(前國家交響樂團總監,現任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他也參與不少古典與流行音樂的跨界計畫。同時邀請我很喜歡的爵士音樂廣播節目主持人 沈鴻元,從聽音樂的角度來評選,遺憾的是他在完成初審的隔天去世。裝幀獎邀請 林平(前台北美術館館長,現任台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很好奇她如何看待唱片裝幀這個越來越不合時宜,退流行的流行音樂產物。跨界評審,相信可以提供金曲獎更多元的角度。

演唱類組評審團裡,來自於文化部原本規劃音樂工業裡各領域(詞曲作者,製作人,歌手,各語言專業,企劃,樂評...等)的專業需求。我一直很喜歡 梁翹柏老師的製作,想透過金曲獎公器私用邀請他當評審,我很訝異他上一次來金曲獎是20年前以王菲「光之翼」入圍最佳編曲。王雙駿則是在30屆金曲獎打敗我的製作人(哈哈)。邀請 陳曉娟,則真的是緣份了。在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十大專輯單曲最後一次party,我首次遇到業界傳說很難找的她,馬上前去攀談,非常喜歡她的作品,旋律文字都具充沛情感會面,且不落俗套。周興哲是個很會寫旋律的作曲人(無論寫給自己或別人,首首暢銷),也邀請他為這個世代的音樂提出一些選擇,可惜他的工作繁忙,只能參與初選。

以上的幾個例子,是我個人對這屆評審的組成的想法,或許,下一屆主席會有更適合,更前衛,更保守,甚至更腦洞大開的主張。
我認為,一個獎是有生命的,會隨著時代改變演進,也需要『人』的想法注入新的思維。

任何以情感為出發點的作品,都無法用絕對『公平,公正,公認』的標準選出最佳者,因為我們人類思考,感受。
或許沒有最完美的制度,但可以有問心無愧的評審。

No comments:

定義錯誤(Badly Defined)

定義錯誤就有可能問錯問題,給錯答案(這一點文科生的情況似乎比理科生嚴重)。 防噪與留存 防噪功能會產生對抗周圍外在雜音(例如車輛中的雜音或來自室內冷氣的雜音)的反相聲音,藉著抵銷它們以降低周圍的雜音。- 無線防噪耳機 WH-1000XM5說明指南 ...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