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6, 2024

年後記事(The Month After Loong Year Eve)

3/3 回臺北不少天,都快忘了南部的溫暖(渡日如年的體感;我的短期記憶也已經短到不記得昨天。至於篩選後,記得的是什麼,可以好好來反思一下)。
今天去了不少地方走跳,終於泡到了湯(@北投),也得到滿滿的新鮮事與人。

喜歡看到人們喝醉,雖然還在習慣,但我覺得這麼做是好過吸毒或是嗜賭等其他成癮。

二十年

看到網友說,韓國花了20年時間,建構出韓國近代史的電影宇宙,真是令人欽羨。
然後,感嘆「台灣只有一部《斯卡羅》是不夠的,起碼要一年一部歷史劇才有辦法看到車尾燈。」

我覺得這件事真的是需要群策群力,編劇的深度與見識不能少,觀眾與資方的支持不能少,過多類型的戲劇可以拍攝,與歷史有關的不太是首選,太多條件不成立了,途徑崎嶇。後文亦是證明。

遊戲後

當我們玩過遊戲後,小朋友用他的視角再講解給比他小的小孩,這樣的交流與心理我非常的珍惜。
愛這個家,充滿著愛。
人生應該夠長,我看內,也看外(可參考 這篇)。
from Z 台裔美國記者魏貝珊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西方媒體常誤以為台海緊張,實際來台發現與想像有出入後,為求節目效果,竟要求居中安排的「新聞嚮導」(fixer)製造聳動場景。…

2019年6月經濟學大師泰勒柯文(Tyler Cowen)在《今週刊》越洋訪問中說過:「台灣,恐怕會是中美貿易戰下的輸家。」柯文悲觀預測,「最近幾個月,台灣明顯已變成美、中之間的籌碼。」他認為,台灣最理想的狀況是,被大家忽略,好好過著既有的日子,「現在情勢如此緊張,對台灣不利,當大家開始談論台灣,便是你們該擔心的時刻。」

同理,國內的政治新聞也是如此,沒新聞,就要編出來。「誤解」是 新聞記者常常幹的事情,不是說他們不忠於事實,而是緊張/衝突/對立/恐懼 本身就是具有吸引力的課題…

所以「換個觀點」,或是「拉長時間軸來看時事與新聞」就變成一個成熟現代人的日常。

透過完整的作品來當一個完整的人

(↑任何的短篇或單獨個體是無法代表複雜,但還是提出了觀點與角度。)
就像每一部「哥吉拉」,不論外表多麼刺激/動魄/感人,一定會有一個基礎的底韻:期望人們反思/回眸/沉澱;而《夢想集中營》是個(多麼)日常或「單純」,日常到我們是透過細節與事後的理解才明白到(集體的)惡意 ←以後大概會很少到秀泰影城看電影了罷,還難得買了爆米花。

因為路過影城,也才一路看著新的科學園區起爐作灶,這些點滴都在心裡。(參見第一部在影城的電影,2022,裡面也有提到《斯卡羅》) 真的應該找時間來好好拜讀,該做的功的課。
【漢民族的幽闇心靈系列】
《不安的魂魄》 https://ycwang-world.com/category/e03/
《命運的奧義》 https://ycwang-world.com/category/e04/
《情色的圖譜》 https://ycwang-world.com/category/e05/

1 comment:

閔衛(mingway) said...

膝關節:「《夢想集中營》用另一個角度看待極度政治不正確的納粹視野,讓人厭惡的赤裸形式,不見一滴血
地強迫你體驗平庸的邪惡。許多嘎然而止的片刻,背後隱藏著更巨大的威權想像。外加
那些充滿細節的畫外音,如果沒有透過良好的影廳音場,可能無法盡數那些層次。」

定義錯誤(Badly Defined)

定義錯誤就有可能問錯問題,給錯答案(這一點文科生的情況似乎比理科生嚴重)。 防噪與留存 防噪功能會產生對抗周圍外在雜音(例如車輛中的雜音或來自室內冷氣的雜音)的反相聲音,藉著抵銷它們以降低周圍的雜音。- 無線防噪耳機 WH-1000XM5說明指南 ...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