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7, 2025

來自政治的訊息(Response to a Friend)

我前面才說「我想專注在我要鑽研的事物上」,結果資訊又找上了我,在對話的過程中,有些話我覺得比較像是自我對話,不一定有傳給對方閱讀的。
「資訊會(試圖)說真話的,圍繞著我們的資訊會給我們想要的、需要的、必要的;選擇、抉擇、自省。」- from here
已知所有的資訊本然存在
就像山總是在

所以我不斷地換句話說 實在是怕沒有寫好啊~”~~
第三個?版本的「時間與資訊」

立場改變

立場就像是性格
很多人誤以為是基礎,不會變
但人是會變的,因為外在會變

所以有人說法是 叛變了
有人說 是換了位置
有人說 另一邊就變成對立面
有人說 轉變是成長,不是雙標…

無常才是人生的基礎

來自政治的訊息

原文與截取的圖文還是有差 ←這還是比較我看事情的角度

以前做過很多功課了,現在因為家庭的關係,這門功課我不太去上了。但我想想我也算「修業成功」 ?
這門資訊爆炸的功課,要下很多功夫,怎麼選來源,怎麼不帶個人情感與偏見去看呈現,怎麼回應網友,怎麼看被操縱的資料…(太多可以舉例的提問),這些都關乎著「更好的未來」

另一方面,我也知道,有些問題要留給後代處理,所以比起「更外面」的政治,我更在乎家庭,在乎孩子,在乎家族。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很多民主政治的困境不在於政治人物,而在民心。票票等值,不是一個人說得算,網紅說的可能是廢言,政府官員可能不是專才,…
該忙的事優先
所以這些小事就
積著 屯著 廢著

寫寫小事 念茲在茲
像極了中年大叔
的牢騷

偶爾在IG玩玩排版
浪/花費手機的電
也是覺得幸福

而對於一個議題 我們皆會不斷累積資料與觀點,但人是偷懶的,不可能到全知,也可能不會一直蒐集資料…

關於說謊

政治人物或許會說謊,可能會接著腦羞成怒,但是誰「成全」了這個情境,是誰想看到的,是否應該讓他們講出謊言…
或是表演出自己不想成為的大人。

中共的不好,在臺灣也是痕跡斑斑,兩相對照,不用去看那幾步的距離。我們都必須壯大了自己,才可能給別人光。
--
所有的重製、重啟皆有其道理,沒道理的是我還不是受眾,可見再有影響力的事的人都有可能與我無關。
---
威權的遺毒會隨著時間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傷害體制,同樣的殖民後的好與壞也同時存在著。
--分-隔-線--
並不是每一次的發言都可以明白所有,或是說得漂亮,但至少做到謙虛,聆聽可能有疑問有不足的…

因為我們不可能一國兩制啊,之前ECFA已經算是投票過了…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反而擔心的是 間諜與在中國工作的台胞,因為對於中國的認識,民進黨已經愈洗愈不接近事實
讓人民不理解敵國,會在新型的戰爭中失敗的,經濟、民心(資訊戰)我們都沒有輸的本錢

No comments:

來自政治的訊息(Response to a Friend)

我前面才說「我想專注在我要鑽研的事物上」,結果資訊又找上了我,在對話的過程中,有些話我覺得比較像是自我對話,不一定有傳給對方閱讀的。 「資訊會(試圖)說真話的,圍繞著我們的資訊會給我們想要的、需要的、必要的;選擇、抉擇、自省。」- from here 已知所有的 ...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