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今年預算案的反應……
結果真的變成多名區域立委的罷免。在瀏覽採集資訊的過程中,又看到不少關於預算案的資料。
所以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在看歷史,僅剩黨意
怎麼可以這樣沒有標準呢
歷史是一個長河
進步也是
但只要有人只是想結黨營私,或沒有追求的價值,那麼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只會說我的方法才是正確 我才沒有亂來
希望我是錯的,希望討論帶來討論與進步。
結果真的變成多名區域立委的罷免。在瀏覽採集資訊的過程中,又看到不少關於預算案的資料。
Dec 21, 2021
邱顯智 (時任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歷史上也發生過,預算案沒什麼討論。
今天院會,民進黨以人數優勢表決通過,將明年度總預算從各委員會中抽出逕付二讀。
這是國會全面改選三十年來,有史以來破天荒第一次。
逕付二讀的意思是,跳過委員會的預算審查程序,直接在黨團協商處理預算。
這到底在做什麼,我真的完全看不懂。
所以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在看歷史,僅剩黨意
怎麼可以這樣沒有標準呢
歷史是一個長河
進步也是
但只要有人只是想結黨營私,或沒有追求的價值,那麼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只會說我的方法才是正確 我才沒有亂來
希望我是錯的,希望討論帶來討論與進步。
我認同
daylily: 審查預算,應該用什麼觀點?
政府預算資源有限,必須遵循「貨幣的邊際效益原則」:每一塊錢要花在能產生最大公共效益的地方,而不是誰聲音大、誰抗議就給誰。這背後其實是經濟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邊際效益遞減法則、資源稀缺性與機會成本。
例如,10 億預算如果花在提升偏鄉醫療、消防設備、防災建設,可以實質改善民眾安全與生活;但若花在蓋浮誇建築或昂貴監視系統,效益小,反而浪費資源。
這才是預算審查應該關心的事:「錢花下去,有沒有解決問題?」
至於 GDP(國內生產毛額)只是經濟活動的結果,而預算是政府支出的計劃,兩者並無直接掛鉤。苗博雅說「GDP 成長所以預算當然該成長」,就像在說「我薪水變多了,所以爸媽要給我更多零用錢」,完全是錯誤邏輯。
真正的經濟學是冷靜計算「有限資源怎麼分配才最有效」,而不是搬出 GDP 來營造「懂財政」的形象。這些話術只是在模糊焦點,掩蓋預算該如何對症下藥、提升公共效益的關鍵問題。
轉變是成長,不一定是雙標但
daylily: 審查預算,應該用什麼觀點?
政府預算資源有限,必須遵循「貨幣的邊際效益原則」:每一塊錢要花在能產生最大公共效益的地方,而不是誰聲音大、誰抗議就給誰。這背後其實是經濟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邊際效益遞減法則、資源稀缺性與機會成本。
例如,10 億預算如果花在提升偏鄉醫療、消防設備、防災建設,可以實質改善民眾安全與生活;但若花在蓋浮誇建築或昂貴監視系統,效益小,反而浪費資源。
這才是預算審查應該關心的事:「錢花下去,有沒有解決問題?」
至於 GDP(國內生產毛額)只是經濟活動的結果,而預算是政府支出的計劃,兩者並無直接掛鉤。苗博雅說「GDP 成長所以預算當然該成長」,就像在說「我薪水變多了,所以爸媽要給我更多零用錢」,完全是錯誤邏輯。
真正的經濟學是冷靜計算「有限資源怎麼分配才最有效」,而不是搬出 GDP 來營造「懂財政」的形象。這些話術只是在模糊焦點,掩蓋預算該如何對症下藥、提升公共效益的關鍵問題。
預算的事我是不太懂,但他引用了經濟學
我就知道基本上沒講錯什麼了
希望我是錯的,希望討論帶來討論與進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