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1, 2025

故事們19-2:talk about music

mount si
←前篇
黃韻玲說:「語言的盡頭就是音樂。
世界不再屬於某一種語言或市場,也不僅只是獎項競爭,而是跨越彊域的共鳴!!」
Sranfen Bleung 10/30
坣娜最容易理解,也最不容易理解。她的生活充滿荊棘,但歌唱演藝之路有不少幸運。比如,她迎來事業高峰時,華語音樂世界還沒被marketing所營造的曲風決定品質這些好笑又看似正經話術淹沒。坣娜是鑒賞力的試金石,可以檢視面對流行音樂的一切不自洽。

1994年的她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1993年是她生命的一個劇烈轉折,可1994年呢?除了把藝名從唐娜改為坣娜,一定還有點什麼。

她幾乎是在巨石音樂的鼎盛時期加入,廠牌因張信哲的〈愛如潮水〉正風光無限,從巨石結束與滾石的綑綁關係,到它被BMG收購,坣娜的《奢求》《自由》和《退路》後來被稱為女人三部曲,將她推到女歌手前排

為什麼一定發生過某些事,因為從1994年唐娜《抱緊一點》到坣娜《奢求》,她的風格看似都是MIDI程式為主的成人抒情流行音樂,內裡有巨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吳旭文在她音樂班底出現。

《抱緊一點》的主音,在表達和演繹上相對沒有太多主動性,她被當作一個插件,已經編織好的音樂裡面出現,歌詞裡大量的四字俗語,並不是當代都市女性會使用的語言。《奢求》的音樂工藝,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坣娜對弱聲的使用做出很大的變化,她的聲音清脆、飽滿,這次改變立刻將她的歌手形象帶往另一個角度。

這種改變的效果久被忽略。坣娜製造出了一種「訴說」的情境。從《奢求》開始,文案和歌詞都清楚點明「三個人」的情感狀況。她的另一個幸運,是走紅在逐漸開明的社會處境。女人三部曲,都是在為女性第三者提供情緒共鳴。要是在如今,我們就必須加以說明,「第三者」是坣娜的歌路藝術形象,而不是她本人。這種免責條款在當年沒有存在的必要。

九十年代女性代言者

「訴說」何其重要,它不應被「怨婦」「苦情」這些平板的標籤所替代。女性第三者在九十年代的都市化進程中大量增加,坣娜如果不是第一人,也是這個群體最有力的代言者。「訴說」,使這些表達成為自己的語言。如此使用語言,擁抱自己,坣娜就此成為一個鮮明的女性主體。我一直也覺得,她後來加入主流工業最有女性主體意義的廠牌友善的狗不是一次巧合。但正是這種「訴說」的自覺或不自覺,使坣娜在一種所謂「苦情」女歌手中尤為突出。她的表現力,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先天的生理條件,而是經由「訴說」,成爲鮮活的主體。歌曲的內容可能是唱片公司的一種集體思考,但顯然是唯有通過坣娜,這種思考得以實現,也是經過坣娜的聲音,這種思考才具象化了。

故事們19-1:back to talk about music

又蒐集一些關於音樂的故事。
故事們十六 → 更之前的

凱倫的日語


根據日本警察廳的資料,目前仍有 2519 人在東日本大震災中下落不明。

武雄

這幾年高雄的變化,我應該可以算是親眼見證,例如大型的演唱活動,大港開唱、打狗祭,我都是第一屆就在現場,其他像是至德堂的演唱會、藍寶石大歌廳、衛武營的音樂演出、南面而歌的評審等等,也因此寫了好幾首跟高雄有關的歌,除了音樂相關活動,還有各種我有興趣的展覽、包括一些新場館落成,多年來為數不少的探訪,一次又一次的參觀旅遊,一次又一次的不同感受,高雄的進步,確實是我親眼見身有所感。
 
這兩天一直被粉紅高雄洗版,雖說很開心月底又有高雄行程,不過這次心情比較複雜,原因是我應高流的邀請,要去開一個作詞班,高流給我一個總導師的職務,為此我邀請了圈內幾個好朋友,為期四天,要來分享一下如何寫出具有「台語氣口」的台語歌詞,任務在身,跟去𨑨迌心情當然不同。
 

Friday, November 14, 2025

涉世事(Troubled)

網路上看到網友分享,雖然不知道事情的全貌:

南华早报:因为王家卫导演最近流出的录音中涉嫌非法议论国家政策和国家领导人,他所有的作品将在下架封禁。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為什麼台灣人煮咖啡都這麼講究

水量、水溫、粉量、粗細、時間…都要精準完美
但是在歐洲的咖啡店都一副隨意亂煮的樣子?

babuza 我常在想,要是這個世界上,這種行銷跟品質的東西(例如精品,高端咖啡,料理)完全透明化數據化,讓一般門外漢都能直接了解真正的價值的話,法國義大利這些國家的GDP不知道會蒸發多少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25

生日絕對決~快樂(Joy)

開始使用我新的mac,這是個很新的體驗,經過了十二年,軟硬體皆有十足的更新。

沒有中斷

因為有了它,我在國外的這段時間沒有中斷書寫部落格。
你真的很愛他呢
你們之間的愛是特別的,找尋你們之間該有的道路才能長久
其他通則/常理都是其次的,一定會有路讓你追尋的。過去的美好,就讓它遠去吧
也是種沒有中斷,是愛嗎?還是習慣?中間有核心嗎?會藏有虛假嗎?

Friday, November 7, 2025

超棒的(super great!)

該寫些「心情故事」。
飛到一個很遠又冷的地方,陪伴家人與多年的朋友--這是完成我們家裡那些既長遠又短程的目標後的旅行。這時節來拜訪(朋友),天氣不算太好,有遇到一點陽光就很感恩。但或許是這份感恩,每每到了景色風光之處,天氣/光影/雲兒都有賞臉。

Wednesday, November 5, 2025

專業的聲音7:How Long Will I Love You

1971年,資訊時代即將降臨之際,社會學家賽門(Herbert Simon)寫道: 在資訊豐富的世界,資訊的充足卻代表另一種東西的缺乏:不管資訊會消耗什麼東西,這種東西將變得稀少。而資訊需要消耗什麼是相當顯而易見的:它消耗資訊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資訊的豐富將造成注意力的貧乏。 ——《免費!》

為什麼專制的父母養不出真正感恩的孩子?

/Madeleine Cheng
今天在上東城聽到一位來美國多年、正攻讀兒童心理學博士的華人學者演講,分享她的童年跟她自己育兒觀察與研究結果,深深打中在場300為父母的心。尤其是她談到:「為什麼很多中國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一切,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這個問題,也許是每一個華人家庭都該認真面對的。

故事們19-2:talk about music

←前篇 黃韻玲說:「語言的盡頭就是音樂。 世界不再屬於某一種語言或市場,也不僅只是獎項競爭,而是跨越彊域的共鳴!!」 Sranfen Bleung 10/30 坣娜最容易理解,也最不容易理解。她的生活充滿荊棘,但歌唱演藝之路有不少幸運。比如,她迎來...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