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8

舊金山to西雅圖旅行No.1 with No.4

2018USA

前言

我喜歡大自然。這次美西的自助行程因為各路人馬的建議,變得更大自然。其中幾天在都市的行程也因為天氣陰或雨變得沒那麼自在,突顯了在大自然中的美好。

這次的行程賞了櫻花→天殺的厲害,原來一群櫻花綻放是這等盛況,滿滿的人類也是一景。

還有那些巨木。看了朋友的留言,想說難道世間的樹林就都一般嗎?

想了想,不是啊。

那些是筆直的樹幹,而且樹葉生長的位置多不似在亞熱帶的樹種,大樹下的植被也不一樣。錯綜植物的所形成的光影肯定不同,氣味當然不同但我們的攝影相片無法呈現。

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8

關於生命(成長)的小事(Something about Growing Up:III)

前篇 前篇
如果我今天不去愛別人,將來就不會有人來愛我。這明明就是很簡單的道理啊。我不沉默,別人也不會沉默。我認為別人是錯誤的,別人也會認為我是錯誤的。

該執行還是讓他執行完成吧,當年會這樣判斷有一定的智慧,現在如何大驚小怪都不足以說明當年的智慧。它過時嗎? 我不會一廂情願地想,因為當我這樣一想,我也明白我想的也會過時,不是嗎? -2012.08.30
20180328_043708_HDR
from Mingway flickr.

幅度還不少

覺得之前眼鏡戴錯度數滿蠢的。原以為長大後不會再改變的近視度數改變了。這兩三年來戴隱形眼鏡時,有些模糊,一直以為是度數又加深了。

結果是~減少,而且幅度還不少

就像是我們聽的流行音樂,我們怎麼隨著時代重新定義它?還是它不需要重新定義?我們/大眾又如何參與其中。有多少人是旁觀/無知者? 又如何有勇氣提出新的選擇?這些問題很大,如果沒有意識到,或許不該認為自己有資格理解什麼。

Thursday, December 20, 2018

《人類大歷史》(Sapiens/Harari)書摘


 「凡所有感受,皆與苦關聯」

人腦還是有許多神秘之處,除了它內部的機制;
我們目前也還不知道腦與腦之間的相互影響。

我們無法證實認知為「無用」的行為與思考是否真是「無用」,
也許這樣的行為幫助了其他「有用」的運作。

Monday, December 17, 2018

《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書摘

〈第五章 明代中葉的藏書樓〉

為什麼在明代中葉,地方官員會願意興建一棟專門用來存放書籍的建築?答案就跟世間所有其他平淡無奇的日常問題一樣,我們怎麼看待它,就會得出不同的回答。…我們必須從一些微薄的線索開始找起,這些線索大部分都零星的散落在各地方志的記載當中。我對於這些資料的解讀,產生五項問題,…:藏書樓存放的是什麼(書籍)?藏書樓建造的地點在哪裡(學校)?藏書樓的建築採取何種形式(獨棟建築)?藏書樓的興建者是什麼人(官員)?以及藏書樓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文本知識的權威)。  p.194~195

官學藏書樓向來由在任地方官出面主持籌建,丘濬是少數的例外。地方仕紳很少在藏書樓創建名單上列名,這種情況與仕紳參與其他地方建設的能見度…熱衷於捐資興修佛寺的頻繁程度相比,可說是有天壤之別。…他們將此視為一種集體的責任,透過彼此聯繫,從而確立自己在地方社會中的精英地位。主持藏書樓建設者多是朝廷命官,參與其事的外界人士則屬於國家權力,而不是地方社會的範疇。…倘使有地方仕紳像丘濬這樣出面倡議興造藏書樓,從權力結構的角度來看,他們似乎也只是個人在官僚體制當中進行的努力,而不是作為地方精英成員出來領袖群倫。 《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The Chinese state in Ming society") p.214

Tuesday, December 11, 2018

11月臉書記錄

minway:覺得身體很有趣。經過昨天按摩,看來我還不夠認識自己的身體。1207
minway:隔壁ˋ桌的客人講族語。 1205
minway:找了半年之久,終於在昨天奇蹟出現。
不知友人為什麼把它們藏著。1203

minway說
小家子氣的人聚在一起就是小家子氣討論一些瑣事。
不排斥,只是覺得小小的。 1130

Minwei Chung 11月29日上午11:07 ·
感覺到有些人因為選舉結果出現「膝反射」心情。
有些遷怒他人,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Minwei Chung 11月29日上午10:23 ·
漢諾威電腦展CEBIT盛況不再 走過32年宣布停辦

鍾閔衛  11月29日上午7:07 ·
「網路借書」真的是很棒的服務,幾乎高市圖的書都可以借,還可以選自己方便取書的館。
這在十五年前大概會被打槍吧。現在整個圖書館也要精實的物流支援了。

Minwei Chung  11月28日下午4:23 ·
我想到一個問題:
我們可以用多數人的立場去公投少數人的權益嗎?
例如:我們所有公民去投票 核廢料是否遷出蘭嶼?
又如:我們是否同意擴大原住民傳統領域?之類的。
Minwei Chung 其實想想 很不合理,多數人怎麼可能理解少數人的需求,多數人往往就是站在高牆的那一邊。
Ice Wong 真的,這也是吳宗憲所說的
Kenji Hsieh 非常不合理,下次公投就發起基督教的人不許上教堂
張啾比 有道理耶!沒想過這個盲點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8

避免歧視的言論(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lickr.
我不喜歡任何形式「歧視」的言論。
不論我討不討厭被歧視的主體。
遇見歧視的言論很惱人,有時會想站出來說說話。

遇過許多種歧視。以為自己善意,卻充滿敵我區分;以為自己真理,卻無法平常心溝通;以科學為圭臬,卻無法提出證據等等。

我自己也常常拿著偏見,要人遵從我的指令(或許有點不同,但相去不遠);
也遇過歧視發生的當下,我無能為力,無所作為。

以下是摘要兩篇關於歧視的思考,可以細細思索。

歧視言論就是會強化「『使得弱勢群體成為弱勢群體』的刻板印象」的言論。

嚴格說來,這些刻板印象不見得都不符合事實,但它們共同的特色是:臺灣持有這些刻板印象的人越多,該族群的處境就會越慘。我認為,歧視言論的最核心特色,是它會強化某些這類刻板印象。

事實上,要歧視沒那麼困難,而這也是為什麼對付歧視很困難。歧視的人不見得惡意,也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歧視。

Tuesday, November 13, 2018

寫了一個他(For those Not Coming)

myanmar
有些決定
對得起一個人,並不一定對得起另一個人
這樣的選擇
似乎就變得很重要
有些決定需要忽略時間與機緣的安排
目前的我是這樣想的

and more
「當人生面臨抉擇時,思考對人類有意義的事」(達賴喇嘛語)
常常用這個角度去想 去決定。

歲末,我離開自己
http://himingway.blogspot.tw/2011/12/marry-xmas.html

Friday, October 26, 2018

9,10月臉書記錄(Bigger Enough)

鍾閔衛 10月24日下午04:47
我是在臺東工作後,搭了三四次火車才意識到臺東離臺北好南好遠。東部三個縣市,西部縣市一路往南超過六個,以前大概是這樣誤以為臺東沒這麼遠。

Minwei Chung shared 中央社新聞's post. 24 October at 14:05 ·
10個公投案。 每一案都有它的時代意義;
但投票的每個人都可能了解嗎?知道自己投下的決定嗎?
495萬人同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Minwei Chung 18 October at 08:06 ·
數位時代下,各界關於音樂市場/創作的一些建議與現況。

菊島
鍾閔衛 10月16日下午12:47 ·
看清了不作為偏誤(這點我們不得不贊同),他們曾提出一個簡單明瞭的口號來加以對抗:「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鍾閔衛新增了 1 張相片。 10月13日下午1:51 ·
該怎麼看「預測」這回事。
當所涉及的系統愈大、時間軸愈長時,我們所能看到的未來也會跟著變得愈加模糊不清。氣候暖化、石油價格甚或匯率等幾乎無法預測。此外,各種發明的出現也完全無法預測。我們可以試著進一步想像,要是現在發明了某樣科技,它會對我們往後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幸與不幸?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18

關於生命(成長)的小事(Something about Growing Up:II)

前篇
鍾閔衛 2014年7月4日下午3:05 ·
細心閱讀與大膽假設是知識份子應該有的謹慎,其餘的,大概都只是緣木求魚的小時了了?

很多人/評論常常只是投射情緒在事件之上,根本談不上有心得有想法或有執行力,只是講講而已,真正去做的人,已經是默默努力了,而不是整天在螢幕前或是電視機前「努力」。

還有一種人,只是想賺錢,而沒有社會的概念。
還有一種人,只是宅著,學習著人們的生活。
還有一種人,種米,養百樣人。

偶然的相遇

人們總是在遇見,遇見人,遇見資訊,遇見愛,遇見自己。
We are meeting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info, love, and self.

遇見的隨機或許可以參考我寫過的這幾篇拙作。〈[InfoWeb]說話與隨機〉、〈[Hi! mingway] 隨機人生,感動人生(Move=Love)〉。

一首歌的出現是(幾位)創作者生命的累積,如能有幸被其他人聆聽是隨機,更甚讓人共鳴,感到有生命連結是隨機;一則新聞的出現是隨機,如能有幸被人駐足觀見是隨機,更甚內觀自我,產生人生作用是隨機;錯過這次是隨機,抓住下次是隨機,不變的一直是人心中的感受,我們要感覺良好,就會感覺良好,我們感覺不對,就會反感或遠離。

Monday, September 3, 2018

舊金山to西雅圖旅行No.3(Columbia Gorge,Mt Hood,Carter Lake)

P1280292
我們決定花點時間再回去Woodburn outlet。在outlet開門之前安排了鬱金香季,那是一個大型私人農場的活動。

前一夜雨留下的繾綣,讓大地有股冷冽。整個場地的規畫很好逛,有些空間或遊樂設備閒置著,想必人潮多的日子,還有許多活動可以做。

採買及用過餐之後,我們驅車前往Hood River(Town)。

在旅行之中,常回憶起年輕念書時對世界地理的熱情,那時候對各地的如數家珍帶來了現下的一份熟悉。

Monday, August 27, 2018

舊金山to西雅圖旅行No.2 (Portland,Seattle)

20180330_011538
第三日的第一個行程是Silver Falls,這是酒莊Kat女士強力推薦的地方。第一次見證了Oregon的特色地形,不斷上昇又雨/雪水豐沛下切的多階式瀑布(應該有個專有名詞罷)。一開始去之前,還以為只是為了單一個較大瀑布,沒想到居然是在同一條溪不到半小時的步行距離就可以觀賞到不同風情的瀑布。往後的行程也有瀑布,但私心喜歡Silver Falls多一些,可能是這是意外的插曲,而且感受到主人真心誠意地招待。

去了以下幾個酒莊:
Cristom, Van Duzer, Eyrie

這天很晚才到民宿,又特別去採買,弄到九點才吃晚餐。

Wednesday, April 18, 2018

X-men:天啟(下)

前篇。看電影之後,下起大雨,為了赴約,沒有停下腳步。

最後被擺了一道,對方並沒有出現。結果是:因為事前無法聯繫到我,對方選擇放棄。對方當下確實有傳訊息給我,但並沒有說他的心意啊。這時候就很希望自己真的有什麼超能力。

重看《最後戰役》

欣賞《天啟》之後,重看《最後戰役》。重看後才發現:
  • 查爾斯(X教授)總是在強調"你擁有家與家人(You have home and family)"。
  • 原來哨兵機器人早就出現在模擬情境戰當中,只是當時電影將哨兵製作得簡單。
  • 在Jean失控的時代發生的事還真壯烈:愛人在自己面前粉碎、老師在學生面前粉碎←失控的、親手殺死自己的愛人←抉擇的。

Monday, April 2, 2018

生命的連結(The Link to the Past)

20180223_151113
常常感到與其他人生命的連結。
但不太清楚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規則與隨機如何產生。

2017年底完成了一個長的題目寫作:〈在網路環境中獨立〉。這個題目相當重要,無法馬虎,寫作時間長達3年半。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全篇近乎引用李偉文先生的文章,感謝天讓我找回它。

這般的尋找,也讓我回去了,回到那段時光裡面。

把那些參選的過程完整地保留下來,除了懷念自己,也是想證明自己愛過而且沒有愛錯方式。可惜的是,我無法證明自己的方式是否有價值,因為我已經真真實實地遠離那個團體了。往後的日子我選擇用我的方式來記念它,以及懷念他們。

Wednesday, January 31, 2018

幸福是什麼?(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幸福是什麼? 國家的幸福是什麼?

又來分享我的認真文。這次是講避免耽溺於網路生活的對策/概念,大量引用了三四十年前Andy Worhol提出的廣告臺調/生活哲思(不確定他的語境),顯示不論科技的發展,機器與人的互動相去不遠,也印證了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前提。歡迎討論與指教。

另外,這兩天做了許多連結的事:發現自己許多的部落格文章之間相互有呼應,只是時間一久有點忘記寫過相關的片段,在隨意瀏覽之餘,將他們擺放在一起,使之連結。

城市原住民

我是城市原住民,土生土長。我不懂稻米怎麼種,也不懂牲畜怎麼飼大,如何分辨果樹蔬菜我也有困難,我知道比較多的是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是想像,是故事,是包裝,是老酒新瓶,然這一切還是建構在實體,現實的物理及化學之下。

生命/生物是超乎想像的存在,我們明白了基因,卻不明白歲月;我們看懂了細菌,卻不懂菌與其他生物的細節;我們回首青春回首婚姻,卻不回首曾經的滿月或是遍地的落葉;我們路過了荊棘與森林,翻頁過後,卻知道了離別與傾斜。

我們在其他生命之中,其他生命也在我們之中,
只要我們不是標本,我們彼此就不是陌生人。

Wednesday, January 17, 2018

一月臉書記錄(Truth needs Cash)

1507547795275
說真話的媒體/統計,需要資金。錢難賺。

說真話有時會性命不保,危及工作,陷家人於不義。說假話有時能騙金錢、騙名聲、賺點擊、賺溫飽。

媒體愈來愈難賺錢了,廣告越趨分眾,原本集中的資金越分散。紙本媒體感受一定很深,網路原生的入侵,資源也躁進。然網路如浮萍,有些編輯的雜亂無章可想而知。

Minwei Chung  2 January at 06:04 ·
2017年底完成了一個長的題目寫作:〈在網路環境中獨立〉。這個題目相當重要,無法馬虎,寫作時間長達3年半。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全篇近乎引用李偉文先生的文章,感謝天讓我找回它。

Monday, January 1, 2018

十二月的臉書記錄(Facebook of December 2017)

簡單說,很多事當下我都只有感受,感覺不差,但事後卻發現自己有在忍受或是什麼負面想法,但整理不成文字,所以就累積著。1204

看到有人討論 我國領袖/政治活動是否該討論/發言攸關各國過去巨大傷痛(戰爭,壓迫),值得嚴肅思考一番的議題。 但那些教授/學者寫得好低廉。1216

又來分享我的認真文。這次是講避免耽溺於網路生活的對策/概念,大量引用了三四十年前Andy Worhol提出的廣告臺調/生活哲思(不確定他的語境),顯示不論科技的發展,機器與人的互動相去不遠,也印證了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前提。歡迎討論與指教。 1221

故事們-久(nine:Art/Culture )

有品質的生活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麼,是否有錢是次​要的。努力知道自己的心是什麼是一輩子的功課,因為人的​心很深很廣。 - 這篇 從奈良一聲槍響說起 翻開古城史頁 保護文化遺產的一段軼聞 2022/07/31 07:00 文|心適 西元784年,日本將首都從奈良遷...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