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9, 2023

Flow11:盛夏與回顧

6/28最近真的很熱,然而我又宅又不開冷氣。
除了清晨與夜晚,很難靜下來用筆電或書寫。

6/24看完《最後通牒》,對於尾聲各對的「求婚」超級不解,求婚似乎變成形式(避免丟臉?),承諾如行雲流水,無拘無束。各對戀人沒有正視相處的問題,甚至半年後再重新相聚依然重覆開拍時既有的模式。

不解,是語言天生的限制?還是文化的包容力?這看起來不是獨立事件了。
或這是天生想上電視的人的特殊情結?

Tuesday, June 27, 2023

《雜訊》書摘(About Noice)

棄置超過兩年了,我想還是先趕它上架,等有能力時在補充整理。

我們無法衡量單一決策的雜訊,然而我們可以透過反事實思維(counterfatual thinking)肯定雜訊的存在。

重覆決策的分析通常傾向利用統計學,社會學家也會評估很多類似決策,以辨識模式、規律性,並衡量準確性。相比之下,單一決策的討論通常會採用因果關係的觀點,而且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才檢視,把焦點找出來…

對於判斷當中不必要的變異,常會出現一種誤解,認為這種變異並不重要,以為隨機錯誤應該會相互抵消。

在與人類有關錯誤的的公眾對話,以及在全世界的組織當中,雜訊很少被辨識出來。偏誤是大明星,雜訊只是跑龍套的小角色…。探討偏誤的科學論文已有數千篇,流行的科普書籍也有數十本,然而沒有幾本提到雜訊的問題。

Friday, June 16, 2023

去了金門一趟(A Trip to Kinmen)

古屋/古茨
上周第一次到金門旅遊。
租機車時聽到一個讓我下巴掉下來的問題。

旁邊已租好車的大媽用那種很大媽的語氣問服務員:
你們金門不大(這什麼開頭),我現在該去哪裡啊!
這個開頭讓我覺得趣味~

Monday, June 12, 2023

到蓋下章的那一刻,繼續掙扎吧(Every Vote Count)

一直以來都有在寫政治,例如,我評論衝撞體制,我可能同一篇在寫人的行為與兩岸,或是寫一些根本,如怎麼認同(彼此)與對話、我們這個世代等,我回顧了一下,幾乎可以為此整理成一篇。
這也許算是我給自己的功課,學習「人選之人」,學習與公眾對話…。

台灣政黨支持度

記者 吳紹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3/18 10:02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8日)公布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台灣政黨支持度出現巨大變化,相比三個月前,綠認同者30.5%,現在是33.8%,小增3.3個百分點、回流64萬認同者;3個月前藍認同者飆升到31.6%,現在是 23.1%,銳減8.5個百分點、流失近164萬支持者,創下國民黨政黨認同史上單次最大跌幅。台灣民意基金會表示,相較3個月前藍微幅大於綠的狀況,民進黨此次稍稍回魂、國民黨則是近乎雪崩,台灣政黨認同度出現罕見大幅震盪,這是台灣政黨史上第一次,對2024總統與立委選情將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

2023/4/27中廣新聞網: 行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根據統計,直接撥款入帳民眾約424萬人、網路登記約916萬人、ATM領取已達431萬人、郵局臨櫃則達到214萬人,其他包括偏鄉約3000多人、監所收容人4萬6千多人,總計到今天上午為止已經有1992萬人領取。

耽溺於自我的故事

疫苗採購檔案是否為國家機密?陳時中表示,採購合約有保密協定,疫苗採購檔案是以機密公文呈報行政院,但非國家機密檔案,社環委員會的疫苗調閱小組可調閱。

Sunday, June 4, 2023

民主,人的選擇還是人(Leaves of Grass)

民進黨這幾天被自己堅守的價值搞得灰頭土臉,私人權益與政治的拉扯在這一場官場現形記中還是敗了下來,口號從來就不是喊一喊會實現的。(這是一個奇怪的狀況,怎麼宣稱的整個系統內好幾個體沒有去執行。代表舉著什麼反而不是什麼的集合?
承諾就是承諾。人們或許愛許承諾;但有一類人是忽略承諾的,而不只是輕視。
這裡也有價值觀與定義的問題,就不細談。

平等好難 法治好難
人情好難 承諾好難

保持聯絡難 帶眼鏡也難…

人的選擇還是人

人的選擇還是人

故事們-久(nine:Art/Culture )

有品質的生活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麼,是否有錢是次​要的。努力知道自己的心是什麼是一輩子的功課,因為人的​心很深很廣。 - 這篇 從奈良一聲槍響說起 翻開古城史頁 保護文化遺產的一段軼聞 2022/07/31 07:00 文|心適 西元784年,日本將首都從奈良遷...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