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7, 2023

《雜訊》書摘(About Noice)

棄置超過兩年了,我想還是先趕它上架,等有能力時在補充整理。

我們無法衡量單一決策的雜訊,然而我們可以透過反事實思維(counterfatual thinking)肯定雜訊的存在。

重覆決策的分析通常傾向利用統計學,社會學家也會評估很多類似決策,以辨識模式、規律性,並衡量準確性。相比之下,單一決策的討論通常會採用因果關係的觀點,而且是在事件發生之後才檢視,把焦點找出來…

對於判斷當中不必要的變異,常會出現一種誤解,認為這種變異並不重要,以為隨機錯誤應該會相互抵消。

在與人類有關錯誤的的公眾對話,以及在全世界的組織當中,雜訊很少被辨識出來。偏誤是大明星,雜訊只是跑龍套的小角色…。探討偏誤的科學論文已有數千篇,流行的科普書籍也有數十本,然而沒有幾本提到雜訊的問題。

「偏誤具有一種解釋的魅力,雜訊則沒有。如果我們試圖在事後解釋為什麼某個決定是錯的,我們很容易找出偏誤,卻永遠找不到雜訊。只有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才看得到雜訊。但這種觀點不是自然產生的,因為我們偏好的是因果故事。由於我們的直覺裡沒有統計學的思考,這也是雜訊遠不如偏誤受到大家關注的原因」-《雜訊》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與選擇性回憶(selective recall)就是人與人之間會有差異的一個來源」-《雜訊》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的認知偏誤,指的是我們往往低估一連串好事與壞事會隨機發生的機率

 為了說明超級預測者思考風格的特色,泰特洛克用「永遠的測試版」(perpetual beta)這個詞來描述:電腦程式設計師把這個詞用在無意發布最終版、但會無止盡的使用、分析和改良的程式。泰特洛克發現:「能否躋身超級預測者之列,最強勁的預測指標就是永遠的測試版,也就是一個人致力於更新信念和自我提升的程度...

超級預測者計畫的成功凸顯兩項決策保健策略的價值:挑選(超級預測者就是超級厲害),以及總合(預測者在團隊合作時的表現較好)。這兩項策略可以廣泛應用在許多判斷上。你應該盡可能以結合兩項策略為目標,挑選本身是高手而且彼此互補的判斷者(例如預測者、投資專業人士、召募人員),讓他們組成判斷團隊。

 另一個總合多元觀點的正式程序,就是所謂的「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14]這個方法最正統的形式,涉及讓參與者在多個回合裡向一個主持人提交估計值(或投票),而且彼此保持匿名。在每一個新回合,參與者要提出會產生這個估計值的原因,並對其他人的估計理由提出回應,這些資訊也都保持匿名。這個程...

許多面試官都使用由共識和妥協所產生、過多的職務描述。這些描述是模糊的願望清單,列出所有理想求職者具備的所有特質,卻無法以這些特質為基準來挑選,或是在它們之間做取捨。

獨立性,也就是各項評估資訊的蒐集必須獨立進行。只是列出職務描述的條件還不夠:大部分進行傳統面試的召募者,也知道他們在求職者身上尋找哪四項或五項條件。問題在於,在進行面試時,他們不會分開評估各項條件。於是,這些評估會彼此影響,因此每一項評估都出現很多雜訊。

對於所有想要改進人員選拔流程的組織來說,這三條原則(再說一次:分解、各個面向獨立評估,以及延遲做出整體判斷)

在一場葡萄酒比賽中,哪些酒該脫穎而出,評審總是意見分歧,但對於哪些酒很糟、該被淘汰,他們往往異口同聲。

這種持續不斷對現實的因果解讀,就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對人生的了解及後見之明不斷照見的發展就是常態之谷。

如果找不到明顯的原因,我們的首要選擇是創造一個解釋來將我們的世界模型空白處填補起來。

簡而言之,政治立場就像歌曲,最終命運取決於一開始是否受到支持。正如研究者說的:「少數先行者的偶然變化會使很多人一窩蜂跟進。」所以,不管民主黨或是共和黨人,都會擁抱一堆互不相干的觀點。也就是說,他們會擁抱某些觀點可能只是基於偶然。
==
具備卓越判斷力的人,性格可能不符合果決領導人一般的刻板印象。大家通常傾向於信任那種堅定、明確的領導人,還有看起來打從骨子裡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的領導人。這種領導人能激發信心。但是證據顯示,如果你的目標是減少錯誤,領導人(以及其他人)還是應該對反對意見保持開放心態,並知道自己或許是錯的,這樣會比較好。如...

主動開放心態」。[25]所謂主動開放心態,是主動尋找與自己預定假設相矛盾的資訊。這類資訊包括其他人的異議,還有謹慎權衡新證據,以檢驗舊信念。具備主動開放心態的人認同「容許自己被相反的論點說服,是良好品格的象徵。」的陳述,他們不同意「改變想法是軟弱的表現」這種論點,也不認為「直覺是做決策最好的指引」。

Claire Pan 2021?年3月27日 ·
主體錯置,就是謬論的開始
知識與見識極度需要豐厚+寬廣
但我們真的很難做到
維勛謝
這樣的說法,不太容易被不是你所認同的《主體》以外的人所理解。🤗
舉例來說,基督教徒認為耶穌或上帝是信仰的主體,🙄非教徒的人可以理解及尊重。
但若基督徒否定其他宗教的主體,說別人的主體錯誤而不是信仰時,😱那才是口舌紛爭的原因呀……

Claire Pan
維勛謝 以上假設我又覺得離題了耶⋯⋯請原諒我的腦袋不是你的腦袋的無法理解 · 回覆 · 9週

No comments:

故事們10(Story:必備信仰)

家事它會不斷增生 也會不斷被消滅 by 背包ken 有網友抱怨「做家事都沒被看見」 我想原因是,家事是動態的,它會不斷增生,也會不斷被消滅 ​ 以至於,另一半若是每天固定時間進門,會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怎麼有種老高要講時空悖論的感覺..........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