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22

生命中的下一個問題(Next Bigger Issues)

生命中的每一個提問都值得佇足,感謝那些對我的誤解,或是我對世事尚存的不解。

關於上一題,只能簡略地寫,生命中有太多太雜的問題們。為了上一篇花了好些力氣在沉澱(啊~ 就是睡為主XD),如果能得到一些些的回饋就是作為書寫的鼓勵。

九年前寫的:

「社會病了,人也就跟著病了;人病了,社會也就跟著病了。 我不會怪誰誰誰,我會怪我連自己都沒有做好。 如果我一直去責怪,那麼誰來督促我自己進步。」- himingway.blog /2014/06/expert-somebody-of-something
=10/17=
克盡職責依舊是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不二法則,要堅守自己的本份,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資訊素養的核心能力,圖書館的任務是要教育與宣導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Critical thinking is a key skill in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mission of libraries is to educate and advocate its importance.)。「自己的本份」是每一個工作有每一個工作的模樣與規範,在自我成熟之前不越矩。自我失責後,別急著為別人的反應下定論,先看看自己滾動的石頭是要前往何方罷。-〈對抗假新聞
整個九月份寫了很多在自己職責裡頭的事,把不少積了三四年的稿完結,終於積累出定稿或是一點小結論,有的稿甚至放了五六年。我想了想,七八九月的告別幫助我很大,那些哭過痛過留下來了遺跡,或像是把心裡面的位置空了出來,填入了新的資訊或色彩。到頭來,離開的留下的都是選擇,都該珍惜。

各行各業都應該各司其職,不佔人便宜」-〈上一題〉。我想書寫的態度上應該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準則(過去寫的有時間要好好重新檢視了),九月份從「廚房的學習」(一系列)開始,到飲食心得古文字的思考(@infoweb) 等等,好像有一種回到初心:為什麼寫日記或是資訊的深刻,不同層面的「斷」、「捨」、「離」是好的,像「離苦」那樣。

「避戰」與臺灣的男性沙文主義(=10/20=)

「避戰」是現在很多時候的「基底」,或是社會的氛圍。我覺得願意提出觀點來討論的大家(包含網友)我都很珍惜,他們看出社會的脈動、家庭的課題、產業發展的可能等等⋯ ,討論是好的,不同的作法是有可能的。

但有一群人偏向去筆戰,那是另一回事了。

愈大的事實(例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愈大的問題(例如流浪狗的處置)就愈會需要群策群力,然生命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值得一提,不論多小的問題也有人討論,貢獻各自的專長,就算是不識字的人們也都會有可以參考的想法,有時就算是一種「感覺」,我們也要聆聽。民主的討論就是麻煩在這裡。

=10/?=
在這個男性沙文主義的社會裡,每位台灣女性長大都不容易(男生們真的要知足)。我想請女生們用投票告訴大家是誰在欺負誰了(男生們如果能體諒那是最好不過了)。

事情要這樣處理不是不行,但好像失去黨的初衷了。經過很多的事情後,我已經接受民進黨雙標了,他們常常帶領著一群網友們參與了雙標的活動(我這樣接受不是包容,或是隨波逐流)。

我不能接受的是民進黨少了民主精神,只有自由的自我;沒有核心價值,卻呼喊著空洞的口號…時勢變遷我懂,但那樣沒有規範與底線的社會環境好難教小孩,更別提保家衛國了!

關於出國,我想說的是(10.15稿)

我是真的很幸運的人,距離我上次出國真的也沒有很久(不到一次高中畢業的時間)。

我之前不太珍惜出國的機會,因為我沒有那麼愛台灣以外的世界。年輕時候,美國日本澳洲的經驗我就很滿足了。關於出國,我甚至還許了奇怪的願望(新冠肺炎確實讓我達成了這個願望, Too BAD)。 三十歲之後的我、以前被拖出國的我、看著大家最近又在出國分享照片影片的我,好多的「我」在裡面,我應該要好好想想「出國」於我的意義。

在高中時聽到作家鍾文音的一個說法,他說臺灣是個島國,命運一定是要出走,去旅行。小時候的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現在的我似乎比較能接受這個說法。
包裝漂亮的人們 都喜歡包裝漂亮的東西
#好廢話的一句
我還是沒有很理解(小)島國與旅行的關係,但我讀到太平洋諸島的故事們,確實出走(海)是一個要素。為什麼非得如此?臺灣有許多旅行/旅遊作家,有些確實是包裝漂亮的東西而已,但許多不是,那些帶著什麼出去的人們,朝外走的人們,確實把不少的美好帶回我們這個島國,比起大陸而言,我們多了什麼(?)而必須出走,需要旅行。

想說的想問的可能還有,但先在此打住。

演員是?戲劇是?

「演員不是變形金剛,不是想演什麼角色都可以演。」柴智屏認為,角色必須和演員有50%以上的關係,只有在自己的模樣才能演出最適合的樣子,「對我來說,就是找出他們最有魅力的模樣。」

柴智屏認為,過去的粉絲多從作品或角色中理解自己的偶像,保有的神秘感也吸引人的地方,但現在也能透過自媒體展現自己,可以獨自建立人設或是表現出想被看見的模樣,與粉絲之間的距離感也拉近,沒有好壞,只是種趨勢。 - from 中央社
今年比較認真在看電視戲劇,除了《逆局》、《俗女養成記》(1或2都沒有看過啊),金鐘獎今年入圍的作品幾乎都有見過。

《斯卡羅》得戲劇獎了。這實在不容易,一個拗口的劇本被執行了,還在各方面用心經營。

《茶金》沒得獎可惜,《華燈》就有多可惜,這麼多優秀的作品放在一起,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應該會去補看《逆局》,裡面有喜歡的演員。遙想十年前的臺劇,我覺得也不是「偶像劇至上」的問題,而是有演員想成為「偶像」、經紀人/公司想演員們打造為「偶像」,產業鏈中的部份忘了核心是劇本與演戲這件事。以上應該是可以值得一書的大事。

如是我聞,《茶金》的連瑜函;《斯卡羅》的溫貞菱這兩個女一都不是一般的角色,放諸在世界上的劇本上也是。她們角色的陰暗與幽微都是很難被觀眾掌握的信息⋯,沒有入圍是可惜/可想而知的事,但他們兩位對於角色的努力與入戲,我個人是深深佩服(當然可以討論其他的演法)。黃遠、夏靖庭(《茶金》、《斯卡羅》皆有)、周厚安如是。

好好當一位編劇,好好當一位剪輯/燈光…這個行業有太多人需要參與,需要資金與才華,如同各行各業,地才與天才都應該要有出頭的路徑。舞臺是世界,戲劇與演員的舞臺是可放諸世界的,不論故事是否只屬於臺灣,世界是舞臺

讓這樣自然而然是事實,持續下去,就是專業與可喜可賀的事。我相信可以的。

題外,關於大自然的故事,中國人講了太少,中國人以前不是不環保,只是換一個說法:「道」,就是自然的道理,教人順應自然,與自然學習。但或許是文字的框架,使得中國人沒有原住民那種與大自然的牽絆,原住民朋友在大自然面前的謙卑透過習俗、手作、歌聲、舞蹈的種種總再再令人動容。
補充:在查資料時,才發現林心如六年多以前都在中國發展,他把自己最有體力的那些年留在中國的戲劇了(朋友說也是最美的時候)⋯⋯所以還沒有得過任何一座金鐘獎。

我是和平主義者(10/25稿)

I'd rather be dry, but at least I'm alive
Rain on me, rain, rain
Rain on me, rain, rain
- "Rain on Me"
我想了想,我是和平主義者。我的意思是我不怯戰,我不避戰,但我會尋求最大努力去維持和平。

小至家裡面的事務也是。

看著外面的世界(主要是文化上、中台之間)在引戰、在討債(挑釁),時不時又要調戲,覺得自由真好,特別可以用在這樣「生死關頭」的議題上。

自己的心是自己的戰場,我八年前在太陽花運動時就寫過了,這麼多年過去了,物換星移,人物與事實也真相了(歡迎大家提出疑問與討論),真心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戰場有所收穫與心得。

中國之於台灣是個共業,不是心魔;確實像大人說的,需要台灣全體人民共同決定/建立我們國家的未來。這麼難的事情,有很多問題不在於領導者,而是人民自己的心與智。真心祝福台灣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醫學教育。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創造一個上下流動度高一點的社會,因為天才與智慧藏於民間各處。有錢或是有勢難造就奇才/七彩,因循守舊的成分居多,中國歷史已經講過許多故事。
#改革憲法 #憲法修正

有部分的人好像討厭 和平主義者,這我是可以理解的。假設是兩岸關係,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人認為中國常常欺負臺灣,可能是運動賽事上(身分不對等),可能是經濟交通上,可能是文化交流上(^_^)a…(好多,依照這樣的情境,應該要去討厭的是敵人,而不是主張和平的自己人。和平是手段,不是個性或本質。

No comments:

故事們(拾參:Musik)

專訪金曲獎得主、黃綺珊專輯《小霞》製作人秦四風 2022-04-20 00:45:56 發表| 來源:網易音樂人 小霞(黃綺珊)是野生(Live)歌手,我們都是野生(Live)的音樂家,有實戰的能力。我們就商量回到那個復古的時期,回到了一般酒吧的配置——...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