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0, 2014

專業的聲音(壹:Expert, Somebody of Something)

〈畫家〉
不胡思亂想 怎麼會有畫面的線條浮出
不情緒起伏 怎麼會有動人的溫柔色調
不習慣孤獨 怎麼可以坐在畫桌前一整天一整天 不說話
不安靜沉澱 怎麼能夠清除掉創作後一堆一堆 疲憊與空
不用力呼吸 怎麼有辦法填滿缺氧到幾乎要窒息的 身體
不張開嘴笑 怎麼讓自己從故事的畫境裡逃脫出來 重生
不多說 今天 一整個大雨 還有雷聲
畫未完 待續



----
有關1月26日中國時報民意論壇刊載「搶救東部鐵路運輸」,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范局長植谷說明如下:(2012/01/26)

俗諺:「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交通建設均屬大型工程且所需經費龐大,並非一蹴可幾;惟如何改善東部鐵路運輸,是交通部及所屬鐵路工程及營運單位念茲在茲,持續改善不輟的重要施政工作。 有關北迴線的班次密度及座位利用率部分:臺鐵局在交通部全力督導及協助下,自97年底起,為改善東部鐵路每逢假日旅客擁擠現象,已將部分原使用於西部幹線之推拉式自強號,調移至北迴線,作為假日加開直達或半直達班次之需要,加上原有之柴油自強號列車,東部幹線班次已大幅增加,平日班次由過去之每日雙向67班,增加為92班,例假日班次由雙向78班增加為107班;尖峰時段對號列車班距,已由37分縮短至30分1班,利用率由過去平日之84.16%降為65.13%;假日利用率由102.63%降為80.69%,就班次密度而言,尚可符合大部分旅客需求。 有關要求北迴線提供每日單向至少一萬五千個座位部分:臺鐵局目前每日雙向提供座位情形:平日(星期一至星期四)臺北-花蓮雙向的座位數為36,820個,臺北-臺東的座位數為19,204個;假日(星期五至星期日)則增加臺北-花蓮之雙向座位數為43,113個,臺北-臺東座位數為21,393個,已即時回應花東居民的訴求。 有關陸客來臺觀光部分:臺鐵局為疏運大陸觀光客,係採客層分流方式辦理,自99年12月起,於陸客集中時段(平日上午10時至12時),於新城→蘇澳新站間,計加開1往返(2班次)自強號、2往返(4班次)復興號,並於定期莒光號班次加掛車廂,每日共提供2,806個座位,且持續與旅行業公會聯繫,觀察陸客來臺人數成長情況,適時於該特定時段增加運能,以滿足陸客需求,並不影響原北迴線旅客的運輸。 有關東部運輸政策將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部分: 為提升東部幹線行車速度及運能,臺鐵局積極進行「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計畫」(城際客車136輛及區間電聯車296輛),預定101年10月起陸續交車,至103年全部交車完成並加入營運,配合102年花東雙軌電化工程完成,將可大幅提升行車速率,並增加運輸能量;由目前每日雙向99班次增加為131列次,每日雙向座位數由62,404個增加至74,564個;又臺北至花蓮班距由30.5分縮短至25.5分,臺北至臺東班距由54.5分縮短至35分,以發展快速的城際鐵道幹線服務效能。又臺鐵局刻正規劃新一代購車計畫(103—114年),初步預定購買柴電機車45輛、電力機車82輛、城際客車600輛、區間通勤客車520輛,以全面汰換老舊車輛,並先期因應未來國內外旅客持續成長之營運需求。 政府對東部交通建設之投資向極重視,因公路建設時程短,故近期投資之經費百分比看似較高。惟政府對鐵路方面之建設投資,包括甫修正通過之花東線鐵路雙軌化暨電氣化工程、花東鐵路整體效能提升計畫、南迴線暨屏東潮州線電氣化規劃等環島鐵路全面電氣化工程,暨研擬中之北宜直線鐵路規劃等投資,將使鐵路建設由目前所占三成變為六成之投資。又將來北宜直線鐵路完成後,臺北至宜蘭行車時間約35分,至花蓮約90分鐘,至臺東約3小時可達;再加西部幹線利用高鐵至高雄轉乘南迴線鐵路,最終可以完成臺灣全島軌道運輸一日生活圈之目標。

----
總之越來越少人想面對嚴肅的事情了,畢竟工作忙碌嘛(攤手) 沒有好不好,只是每個人內心最深處還是渴求親密/深交的群體關係。

----
昨天被大熊的吠聲吵醒,牠吠得盡情,好不快樂的樣子。後來起身想去阻止牠吠,一睜眼,以為已接近天明,才看時間,一點半,天色異冏,步出室內一抬頭,哇,心裡自然發出驚嘆!稀疏的雲預留一些縫細給了星星,雨後澄澈的天空因為皎潔的滿月撒下透明無瑕的銀光,心情開闊了,古人大概是見到類似的美景才特別有詩的意境罷。

我不阻止大熊了,因為任何人都有權利被吠聲吵醒,去欣賞難得一見的夜空。

-----
今日清晨從龍田遠望都蘭山的方向,一條棉延不知幾公里的薄霧橫亙在卑南溪上,像是靜靜躺在床上的棉被,溫柔地包覆著什麼,也許是在護送《神隱少女》中的那隻白龍安全離開普悠瑪,也許是想掩護Amis與Seediq過去的靈魂又在此爭地盤,也許是可能發生在奇幻電影的情節~好奇,所以領著夥伴前往。 2/13

----
早上流的淚,可能比喝的水還多了XD
:請問是因為今天是228的關係嗎?
當然啊,這可是一個臺灣最大紀念日
:那為什麼有些政客看起來這麼開心?
啊~ 你真要我回答啊,就是他們利用了這件事達到了他們的政治目的
:那為什麼馬先生要這麼認真彎腰?
他是君子嘛,但這件事本來就該認真,認真承擔,認真接受,認真原諒。
:最後呢?除了政治上的?
認真愛,不論距離多遠,認真愛,愛人、愛土地、愛事物、愛不愛你的。

----
我愛李安。但最後我發現他的侷限,他在美國人的價值當中找認同。
我愛李安。他屬於臺灣,也歸根於臺灣,他用盡心力在愛我們臺灣。

也許他得在美國工作,也許他得在美國找認同,
但他沒有忘記他父親,他沒有忘記他的最愛。

他創作了一部人生電影 叫做 新美國人
他創作了一項新的攝影 叫做 用心聆聽

我愛李安 他是臺灣人 他從臺灣出發 走向全世界

----

大自然不會說話,但我們不該忘掉大自然教會我們尊重與關懷的胸懷,它所承受涵養的一切必定也是我們承受涵養的一切,我們不去愛它,那它必定也不會來愛我們了。

都市這樣的繁忙,人生這樣的庸碌,它不也看著眼裡,適時地給予我們暴雨或烈日,美好的月圓或清晰的早晨,我們應該為它說說話,不僅是憑著良心良知,也是為了回報這份滿滿的愛。

大自然不會說話

----
社會病了,人也就跟著病了;
人病了,社會也就跟著病了。
我不會怪誰誰誰,我會怪我連自己都沒有做好。
如果我一直去責怪,那麼誰來督促我自己進步。

----
過去部分的臺灣人誤解蔣介石許多,這就是公開他日記最大的意義。
他真的是一位相當相當深情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的他,臺灣不可能有現在的基礎,蔣經國不會是這麼好的兒子。人類對於愛的定義超過那些書上寫過的。如果換作是任何人在蔣介石的位置,我想臺灣在今日就只會是一個不上不下的國家,不會有任何一絲絲希望。

宋美齡訪美啟程前,蔣介石依依不舍,愁腸百結。這一心情在1942年11月2日的日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為妻將赴美,此心甚抑鬱,不知此生尚能有幾年同住耶?”

1949年5月,大勢已去的蔣介石準備逃往臺灣。5日下午,蔣介石帶著蔣經國專程來到上海的東平路,這裏是他當年與宋美齡結婚時的新居“愛廬”,他要臨別再看最後一眼。那時宋美齡還在美國,不知歸期。蔣氏的心情不禁流露在當天的日記裏:“晡與經兒同往虹橋路岳父母墓前敬謹告別,回程到東平路愛廬視察,全室皆空,但覺淒涼與愧惶而已。”

----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看,東西文明的交會我真心的覺得西方是個粗魯地方,起碼英國與美國如此明顯,自以為自己擁有許多智慧與道德,建立起一套不算差的「科學制度」與哲學邏輯,然後發揮到極致。

我開始佩服起當年清朝的 慈×太后(「后」這個字也沒有性別,「皇」亦是),她或許只是自私地認為中華文明很偉大,費盡千辛萬苦要阻止他們進來,但結論是她的努力讓西方文明的本質"競爭性"沒有從頭到尾進入中華文明。

----
正義
在不同人口中卻有不同的意義
大家總是堅持著自己的正義
說著其他人的正義邪惡
最後正義
只是成了刀鞘
包裝了裡面看不見的劍


正義 本該是一片「天空」的。
穹蒼在一定的高度包容人們,讓人仰望。


忍不住的淚水
無能為力的自己
沒有把握的未來
一個渺小的自己
卻渴望飛向那大大的天空
是否太過奢侈了一點?

能獨立是父母給我的期許,越是成熟的人,越明白獨立應該連父母也該捨棄。

淚水是應該的,渺小是應該的
飛翔是應該的,奢侈是應該的

只要能獨立,所有的可能就是應該的。

加油! 我也正在學習完整獨立。

----

基本笨蛋的異性戀男生並不多,因為中國的古典智慧是接受同性戀並且承認存在的,例如:他愛他,本來的指稱詞是無性別的。 古中國文化從來就沒有在區分一些根本的存在事實,這樣的象形文字真的很有智慧,只可惜我並非專家,只能隨意說說。

我不懂為什麼西方的語言最後要有陰陽性,但我猜宗教是個主因,而在這個宗教中的同性戀命運就讓人心疼。

回歸正題,請大家正視每一個真實的自己,不論我們各自站在哪,我們都站在同一個星球上,各自前往心中的樂園

如果遇到不能接受同性戀的異性戀,不用生氣,請沉默,請幸福給他看,讓他明白自己得不到智慧之外,幸福他也得不到。
2013.02?


----
《越讀者》郝明義

Philip Kotler談 Marketing
An American needs food but wants a hamburger.
When backed up by buying power, wants become demands.
杜威《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自古以來人類的首要職業乃是生活,是智能與道德上的成長。⋯如果預先決定未來的職業,再把受教育完全當作為就業做準備,這會妨礙現在的裀能發展,從而使為未來就業做的準備大打折扣。

在社會之中做有用的人,就是讓自己從群體生活中得到的,與自己對群體的貢獻平衡。他既是一個人,一個有欲望、情緒、想法的人,他在群體中得到的與貢獻的並不是看得見的財物,而是使自覺的生活更趨寬廣深化,能夠更深刻地、更有紀律地、更開闊地實現生活的意義。

應避免誤以為職業的分配是排他的,一個人只能做一種職業。⋯其實每個人必然都有多件不同他想投入的事,也該在他做的每種事上發揮智能。⋯他愈是只有單一面向的生活,就愈不像完整的人也愈像一個怪物。



No comments:

故事們10(Story:必備信仰)

家事它會不斷增生 也會不斷被消滅 by 背包ken 有網友抱怨「做家事都沒被看見」 我想原因是,家事是動態的,它會不斷增生,也會不斷被消滅 ​ 以至於,另一半若是每天固定時間進門,會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怎麼有種老高要講時空悖論的感覺..........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