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0, 2016

關於生命(成長)的小事(Something about Growing Up: I)

WP_20140426_021
我從對面捷運車廂走進沒多久之後,坐在嬰兒車的男孩跟我揮了揮手,他並沒有看著我,但我知道他在跟我打招呼,所以就跟著揮了揮手,後來,他就不時看著我的眼睛,或許他是在謝謝我的明白。二站之後,我彎腰拿了地面上的傘準備下車,他再一次揮了揮手,依然沒有看著我。
而我跟著揮了揮手,這一次他的爸媽也注意到了。

狗狗也喜歡與我互動,但人們大半不希望狗跟其他人/陌生人互動。關於這點,我有點納悶,我覺得這或許不符合動物的心理學,但就點到為止。


是什麼問題讓你的問題比別人大

Ally Mcbeal 裡面有一段經典台詞。 有人問Ally說「是什麼問題讓你的問題比別人大」,Ally回答說「因為那是我的」。幾件關於生命(成長)的小事:

一個人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自知之名/明,都是由那一個人自己的腦袋出發。其他親朋好友說的評論與觀察都不算數。

一個人要有所改變,或稱之為成長,那都是需要時間與自我反省的累積。他要看得見自己,自己的全部,好的壞的,才能去找到新的平衡與控制。

做菜、搬家等 動手作的行為可以幫助大腦思考,比起純粹行走/跑步來得有效,但缺一不可。常常有人會一直繞著同一個圈子打轉,是因為他們生活可能就是坐在辦公室了,打字不能算是「動手作」,辦公室裡面的日常行為幾乎沒有一項可以算是幫助人類「進展」思緒。

所以最好的要通車,而且是騎車,坐捷運加上騎腳踏車更好,工作地點離家近很不好,就像我高中那三年,那是我的思考最最繞著圈子打轉的時光。現代辦公室人生活最好要有嗜好,旅行也好、愛下廚也好、做模型、畫漫畫什麼都好。

看到的外在是要經過時間消化的

看到的外在是要經過時間消化的。看電視、小說等有了共鳴可能是因為自己曾經的體驗與記憶,經過情節與對話的舖呈,腦袋會有新的回饋,但還是需要時間去在行為上呈現。有很多現代人的毛病是,把外在當作是自己了,以為擁有了品牌、專輯(偶像形象)等等象徵性的物件就代表著品味、邏輯思維跟著自己的腦袋了,其實不是的。

為什麼很多人穿衣服不好看,或是選的餐廳他說好卻吃不出來,這個道理大概就在這。因為他們選擇了「外在」,而不是「內在」,由心裡面發生的變化。心境不對,其實穿不出衣服的狀態,跟體型/身材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能夠換一套衣服就讓你有不同感覺的人,千萬不要小看他(這句話應該很容易有人亂解讀)。

我覺得下廚是一個很好的嗜好。首先,它教會人認識生命,不論是植物或動物,他們的零件都有生命的涵養,有氣味,有顏色,有些有光澤,有些有發酵變化等等,要有耐心與觀察力去學習;再者,製作過程有許多動作,挑菜、洗菜、切菜、感受溫度、計算時間種種,都能讓人沉澱或轉換心情;最後,如果下廚是分享給他人,那是種「愛」的傳遞語言,勝過用口說出的一字一句。

藝術是很個人主義的

 Minwei Chung shared 鍾舒祺 Sukie Chung's photo.13 March 2013 at 07:22 ·
我覺得藝術是很個人主義的, 是一種表達自我感受而創造的東西, 透過肉眼觀看藝術家的表達, 再產生自我感受和對生命的反省, 這才是藝術誕生之意。 我不敢說我明白藝術, 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了解, 只是個人觀感並不相同, 對事與物的解讀有異。 某些行為藝術也會令我費解,某些藝術商品也沒令我產生興趣,我個人覺得真正的藝術不是跟商業掛勾的,固中意義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要對自己有信心,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會有不足的時候。
沒有必要在一個自由的時代 壓抑自己或貶低自己,多多跟內心的小孩溝通,別跟過去遇到的事(舊情人)溝通,他們多半只是觸發自我溝通的情節。  後1 後篇2

No comments:

故事們10(Story:必備信仰)

家事它會不斷增生 也會不斷被消滅 by 背包ken 有網友抱怨「做家事都沒被看見」 我想原因是,家事是動態的,它會不斷增生,也會不斷被消滅 ​ 以至於,另一半若是每天固定時間進門,會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怎麼有種老高要講時空悖論的感覺..........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