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22

往往藉題(Take advantage of the problem)

常常藉題,往往藉題。 不知是怎麼養成這樣的慣習,好的地方比壞的多,但也曾因此受過委屈。

筆電寫作上,未知的時候比手寫時多,可能與藉題有關,因為無法預測蒐集來的資訊自己最終會如何使用。

在年底前又去唱了歌。同事姊姊唱了,非常女、三寸天堂、醉英雄、忘川河、苦海女神龍、你的樣子、少年(夢然)等,都喜歡,平常少接觸的歌。很多事情是創作者寫歌、歌者發表當下無法預見的光景;一首歌的效應與包容,也很有可能超過歌者身而為人的包容。然而,弗洛伊德說過:
"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稱為博愛的宗教,對於那些不屬於它的人們,也一定是冷酷無情的。"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22

冬雨的臺北:沒有絕對,只是相對來說

家族聚餐,特地回去臺北。
還是喜歡臺北的雨。冬雨才有臺北的感覺⋯
人類圖說我的人生角色是2/4,「是隱士,卻也是鋒芒畢露的天生好手,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有些事情甚至連自己也無法解釋怎麼做到的。一開始2/4人可能會對於眾人的目光感到不習慣,日漸成熟後便會懂得自處,學習享受兼顧隱私又活躍的社交方式。
對他們來說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喜歡的朋友來往可以增強能量,這時他們也能克服膽怯,將天賦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 〈詳細懶人包!輸入出生年月日,快速算出什麼時候開始飛黃騰達〉/ 焦家卉
認識自己到現在,確實如人類圖說的,有這樣的傾向。以前我會以為「躲起來」是天蠍座性格在作祟,但似乎更複雜一些。所以總是要很感謝對話的人是誠實的,是因為那些誠實的話話,所以有了以下的沉澱。

Saturday, December 10, 2022

寫歌的人/生活歌謠(A Songwriter)

此日記改寫自這篇
我想當一個寫歌的人,但我還在學習的路上。
我現在主要是寫歌詞,一些我想講的話;寫不出(正式的/創作的/自己喜歡的)曲子,困擾了我許久,也學習許久了…

相較於創作歌詞那的怡然自得,作曲給了我很多未知與空白。說真的,我很想在四十歲之前給那些文字作品們一個完整的交待,不想辜負它們。
有個部落格,包含了我與歌的種種,記錄了一部分的創作

生活歌謠:接觸就會開始

今年八月參加了一週一堂的吟唱課,對於我來說,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開拓了新的想像。

原住民歌曲,新的古的,我平常就有在聽,大概占歌單的六分之一。去上課前我本來以為我可以很快融入,但迎接我的是一層又一層的文化洗禮,我發現其實我受現代歌曲的影響很大,發聲方式、拍子的感覺等等都在一次又一次歌唱裡,有了新的體悟,一開始的我確實有一點跟不上(更別說舞步XD)。或許我距離原住民太過遙遠,我以前的模仿與喜愛停留在「外面」,靈的深處、靈的時間我還摸不著邊,原來歌唱可以抵達那麼永恆的地方。我必須一步一腳印、謙卑地感受與放下我原本的身分。

每一位前輩上課都是掏心掏肺,我心裡充滿著感謝。

Friday, December 9, 2022

演藝、運動這條不歸路(關於大錢的閒談small talk)

中正紀念堂一隅
在台灣任何的藝術或是體育活動都是不容易的,科學活動亦是;在經濟學的角度這就是臺灣自然的天生體質(二千三百萬的人口甚至無法視為開發一個產品的市場),上述三類活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才能培養出上萬名優秀的人才,而一萬名裡面才能出一位出國比賽或是得獎的(一日)明星。

另,政治有世襲,體育界、演藝界也有,因為他們都知道裡面的錯綜複雜。
歐洲旅遊業協會在二〇一〇年的報告中說:

從漢城奧運開始,所有主辦城都有後奧運時期的萎縮現象。正如我們在二〇〇六年指出的,奧運會改變觀光客的成分。奧運觀光客和一般觀光客的行為模式不同。他們不會去看風景,不會去劇院,也不會到海灘遊玩。他們就是來看比賽的。

這對其後的觀光需求會有致命的影響。口碑是讓人有意願來觀光的最主要原因。…這種損失遠大於你有多少電視觀眾,他們的人數和觀光潛力都被過份誇大了。  p.111〈長期經濟效應〉《奧運的詛咒》
即便大型賽事如奧運,有一條路是不歸路,不僅是砸大錢的夢,還要決心與毅力。

民主與自修(的筆記, Quotes from Everyone)

學習,學習,再學習:為什麼民主不僅是一種狀態?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民主人士。一個人是否會成為民主公民,取決於他是否被教育成接受民主國家的權利與義務。也取決於我們從未停止去共同實踐這些權利與義務。 - p.132 《繁榮的悖論》(二手書市場)
歷史事實,即西方近代的憲政民主發源於英國,然後西歐各個繼起,總之,都是在比較小的國家成長的,美國則是唯一的例外,這是因為美國最初是由十三個殖民地聯合組成的。…近代民主是一個嶄新的制度,它確實是隨資產階級的興起而俱來的,資產階級在與封建貴族和專制君主的長期爭持中,逐漸靠自己日益壯大的經濟和社會力量取得了政治權力與法律保障。這些特殊的歷史條件在傳統中國並不具備。(我覺得這需要再多看看)p.91~92 〈中國傳統沒有發展出民主的政治制度〉

…在西方近代民主未出現之前,中國一般的政治和社會狀況不但不比西方遜色,而且在很多方面還表現了較多的理性…中國農民子弟確有機會通過科舉而入仕,這在西方中古時代是不能想像的。…柏拉圖「共和國」中的統治集團(Guardians)顯然是貴族階級。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沒有民主仍然是和內在超越的文化型態有關。…價值之源內在於人心,然後向外投射,由近及遠,這是人倫秩序的基本根據。…因此,任何政治方面的改善都必須從這個中心點的價值自覺開始。這便是「內聖外王」的理論基礎。孟子對梁惠王、齊宣王講「仁心仁政」、朱子對宋孝宗講「正心誠意」,這顯然都是從人倫關係的觀點出發。… p.93~95 〈中國傳統沒有發展出民主的政治制度〉《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余英時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22

不要…,要…(TimeTable)

王世堅在 張雅琴的節目中說

不需要側翼網軍,因為
1. 他們幫主子擦脂抹粉
2. 他們幫主子攻擊霸凌該監督者
3. 他們違反人性,極盡侮蔑,捏造事實
他要網軍閉嘴。確實,這也是最近處理了幾件事情的心得。自私者們的聚會是在取暖團抱 (請參考〈自私者的資訊行為〉),主體是討論他人的是非,而非解決自身的習題與問題。⋯自私者與自私者本來也就會物以類聚,更可能是結黨營私。你的同溫層長什麼模樣? 是否有多元的選擇與價值,是否能公開討論公共事務?

這就是緣份罷

緣份是刻意不來的;緣份是隨機的;緣份沒有什麼講究;緣份只是讓你投入。

Tuesday, November 29, 2022

民主下的經濟與政治(二:Discusion in Taiwan)

前文 孫中山當年解釋的「民族主義」:「就中國的民族說,總數是四萬萬人,當中參雜的不過是幾百萬蒙古人,百多萬滿洲人,幾百萬西藏人,百幾十萬回教之突厥人。外來的總數不過一千萬人。所以就大多數來說,四萬萬中國人可以說完全是漢人。」又說:「今日我們講民族主義,不能籠統講五族,應該講漢族底民族主義。」「彼滿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無自衛能力底表徵。然提撕振拔他們,仍賴我們漢族。兄弟現在想得一個調和的方法,即拿漢族來做個中心,使之同化於我。」

舊時觀念

顯然地,孫文當年的時空背景與潮流造就他的理念。現在看來那樣的舊時觀念拿到現在來用,必然是不尊重與缺乏科學(註1)。相對地,下面是一個很新的觀念,但主題其實類似"1984"。
[R. Stuart Macaky發明的]生醫遙測技術特別適合用來蒐集資訊,而這是野生環境中其他方法做不到得。…如果「動物不配合」或是動物族群散佈在「難以抵達的地區」,此時若要蒐集資料,遙測技術尤其實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Saturday, November 26, 2022

民主下的經濟與政治(一:Inclusion in Taiwan)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Stefan Zweig《羅曼·羅蘭》(註1)
8/4:看了一些評論家講 Pelosi訪臺。
其中一點我比較有注意到的是,他們說蔡總統接見時的「無敵」醜臉。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對比網路上一部份人的歡欣鼓舞,蔡總統的「表現」相當有總統的高度。

因為這樣的碰面是相當難處理的國際關係,先不論他國,我們敵國的「每一個細胞們」,一定會放大蔡總統的一言一行。如果這個時候表現地熱烈歡迎,華火四放,我與敵國彼此之間的愛恨情仇可能會到一個從未發生過的緊繃。

總統寧願是自己承擔,也不願人民再去承擔的有給職。外交確實是蔡總統的強項。

科學信仰

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科學信仰?以溫室效應帶來的反思來討論:
Te Pieng So 7月6日 上午1:46 有人說安倍擁核,反核的人沒資格紀念安倍,這當然是謬論,但是更重要的,日本歐洲能玩核電,不代表台灣有資格玩核電。
最近一兩百年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是統計上的事實,但是上升的原因是不是人為,目前只有一個統計的Associate Model,能證明相關,但是無法證明因果,加上大家應該都聽過冰河時期,那時候可沒有什麼工業污染,可見地球本身的溫度放在萬年的尺度本來就會自然變異,而且變異的範圍很大。

換句話說,減碳本身是不是就能減緩地球暖化,很大一部分也是信仰的問題,不是科學的證明,這由氣候變遷議題最有名的代言人曾經是一個國中生也可以佐證。相對論絕對不會由一個國中生當代言人。大家也可以試著問問看很熱衷減碳的人,地球暖化是人為碳排放造成的科學證據為何,我可以跟你打賭大部分的人也講不清楚。

我個人的立場是,減碳如果是因為效率增加或浪費減少連帶減少排放,那是好事,但是為了減碳重啟核能,是不是合理的折衷,我是有很大的問號,當然更重要的是,就算這個折衷對歐洲日本是合理的,放在管理鬆散,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的台灣就一定合理嗎?大家自己判斷。
2013年那年吵了很久的核四,關於能源、新能源種種,彼時吾主要在創作歌詞,也翻玩了一番

Friday, November 25, 2022

To Remember追憶:說~這是緣份

前一陣子追憶了那段逝去的愛,也把握了當下。寫下了好幾首的歌詞,著實把自己嚇了一跳,等了好久,終於生活給了我一些歌詞創作

一個人的離開

原來 黃國峻已經離開了我們將近20年了。如果他沒選擇自殺,今年也五十歲了。剛剛在整理文章時,想到了他,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他的作品,很值得尊敬的作品。最早讀國峻的作品是大學的時候了,會跟著文學雜誌的出版追他的小說,後來還買了聯合文學出版的全集。一段早逝的青春,軋輾本該成就的文學風景,或是可能完整一點的家庭。

今年金馬獎緬懷電影人的片段有谷神。王谷神是動畫導演,我是從他父親王溢嘉得知了這位非常有才華的人,還來不及認識他的作品等,卻在今年得知他溘然離世的噩耗,他留下的作品與風範也在我臉書的同溫層有了漣漪。

Sunday, November 20, 2022

故事們(伍 Story V: 自然/動物保護/人生的轉彎)

「我喜歡人生的轉彎」。
當我聽到有人這麼說的時候,我淚崩了。那是一長串脫口秀的結尾,所以我是笑著笑著就哭了。

網友分享自然農法

張永成: 鹿仔樹,99.9%農夫痛恨的樹,曾是梅花鹿的最愛,開著橘紅超甜的花。不論其全株,食用上有何妙用,讓我們先轉個念,看看構樹在蔬果自然農耕上,能有甚麼貢獻。

Friday, November 18, 2022

選一個「人」、笑話(Is It a Joke?) 與選前的一些話

選一個「人」

柯志恩市長候選人在市政發表會上的結論說,我與陳其邁市長相識在立法院⋯(政策論述,講一些數字)。(綜合以上)[現在的陳其邁]不是我當年認識的陳其邁。柯候選人後面的結論我基本上就沒有聽了。我開始思索這位當過教授的師者在與陳其邁溝通的是什麼,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或是私交要讓他脫稿演講。

就我的觀察,一個人被權力綁架時,都會有人伸出援手(這次是公開的),資訊都會適時提醒那個慢慢陷入深淵的人。

常常有人在說要好好選舉,選不會貪瀆的人,選會做事的人,選為人民服務的公僕,但說真的,其實就只是在選「人」罷了。一個正常的人會去不管工程品質嗎? 一個正常的人會去混文憑嗎? 一個正常的人會去一直抹黑他人提高自己嗎?一個正常的人會自己可以做,別人不能做嗎?

選舉講到最後,不過也就是那個老道理,「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超過這條線的人,就是一條很明顯的線索。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22

給**的一封信(The Last Dance)

當春夏秋冬不再變換 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
我還是不能和妳分散 不能和妳分散 妳的笑容 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戀 -〈當〉

因為你,我開始愛笑

因為你,我開始愛笑。
大學時,滿常嚴肅的(事後同學告知的),可能生命中有許多困擾我的問題罷,不是一個我想怎麼做就能夠萬事如意的日子。

因為與你一起合唱,一起準備了表演,我好像才發現有什麼其他可以寄情的事物。懵懂少年的我,一直要到三四年後才發現,原來那是萌芽的愛情,怦然的不只是心動。

後來我們因緣組織過營隊,我在裡面也…;後來找你作研究對象…,後來參加你的個展/畢業展,未寄的情書,如此種種…。

Tuesday, November 15, 2022

回到電影(Motion, Emotion)

前天看完電影之後的天空。

在我心底是知道的,電影裡面的世界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真的有人活得像男主角,有人活得像女主角,就連男配角、女配角們都有。

我心底是佩服的,佩服著作家的厲害,佩服導演的慧黠,然種種的佩服也掩蓋不了我心中的遺憾,我對自己的虧欠。

好多年了,我失去的我,常常是自己一人獨自慢慢地消化。我像是一座孤島,甚至沒有橋樑或船隻來與他島連結。我是怎麼看待那些失去已經寫過許多,但或許就是多半的人愛眾生喧嘩的寂寞,突顯了我的獨立是怎麼樣的與眾不同。
(我失去的,是一點一點地剝奪,有時候是一位朋友,有時是一份工作,多半的時候我不能太有自己在裡面,因為我不想耽溺、過於沈浸,我會試圖抽離割捨,多詢問他人觀點。我想快一點讓故事好好寫完。)

Thursday, November 10, 2022

故事們(四IV: 社區的小故事/病(蘭嶼)

我們社區的小故事

社區大門外面的紅線畫上去很久了,夜間偶爾還是會有汽車來停,所以靠近門口的住戶就放上幾盆植物作為提醒,但基本上需要停車的人還是不顧安全考量停在了紅線與盆栽的外圍,行車上造成更為危險的窘況。

所以,社區的共識就是看到了會去檢舉。

幾番過後,我們被反檢舉了:私人盆栽不能置放在公共用地範圍。所以門口公有的三個”大”盆栽就搬到我們社區的巷尾了,其中一盆放到了我們一樓花園的空間。

巷尾的空間不大,但是是我們社區一個美麗的設計,巷子的最後種上一排的植物,有高有低,有些會開花,四季呈現不同面貌。但我們對面的鄰居有點奇怪,用我們不懂的邏輯在整理他們那一半的園地。多買了一些植物,放置地侷促,沒有錯落、搭配的概念,看起來是想種什麼就種什麼的方式,鄰居至少有按時澆花,所以就不便講什麼。不過最近經過一個月的觀察,那一盆本來綠葉滿滿的繡球花確定死了,我還在想是不是該為它獻上什麼新的植物。
我在頂樓…開始嘗試扦插繁殖,分送給同學、好友。不過總記得每年夏天,迷迭香上會爬滿了白色的介殼蟲,讓我十分苦惱。後來對植物越來越熟悉後才明白,台灣的氣候,特別是台北,夏天潮濕多雨又悶熱,對於這些地中海植物而言簡直是地獄,加上當時我多半使用培養土種植,這樣的天氣容易造成培養土酸化。總總因素,使得迷迭香植株在夏天生長情況不佳,抵抗力自然下降,容易有蟲害。有了這樣的經驗後,我便鮮少栽培地中海植物或溫帶植物。畢竟,無法提供適當的環境對植物也是一種傷害。 -從《迷迭香賦》到《迷迭香》/胖胖樹

Wednesday, November 9, 2022

我多想請你閉嘴(Hold On)

可能是一些現實吧,可能是昨天的電影吧(流浪之月),可能是最近我們生日吧,總而言之,有些事情就是有感而發了。
 
我真心討厭那些從眾的投機份子,討厭那些盲從的人們,但這也是我居住的地方,他們還是我的同胞。

你有你的問題我知道,但你(現在)不是我的誰,可不可以請你多去關心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檢討我的。我知道我也有我的問題,但如果你一直來干擾我(的專業),我怎麼專心完成我本來該完成的任務(或成就)。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形成那樣的評斷,那樣刻薄,那樣艱澀,那樣的百般滋味,我只知道你一件事實,所以我沒有資格去評斷你什麼,而且你好似沒有愛過我,或是知道我什麼的一丁點,我的作品你沒看過,我說過的話也是耳邊風,我的學歷背景我的父母當然在我人生也不是什麼重要的角色。

Sunday, October 30, 2022

民主下的政治與經濟(三:Conclusion)

我沒有漂亮的珠寶襯託你 也沒有漂亮的面孔陪伴你
或許可談論些滑稽的話題 但讓我葬在這裡 在這裡
陽光普照的島嶼 -〈帶我去一個陽光普照的島嶼〉/艾怡良
一個陽光普照的島嶼
我想講一些經濟學的角度。天氣熱;加上停車方便,我覺得高雄捷運的長久經營根本是死結,唯有透過大量的觀光客才能有一點喘息的機會。

高雄的人口密度應該不會再增加了(理由再補),一再延伸的捷運也只是徒增建設成本,延伸段增加的運量是回不了成本的。至於多的一些支線、環狀,這我就要再觀察一下。

Saturday, October 29, 2022

生命中的下一個問題(Next Bigger Issues)

生命中的每一個提問都值得佇足,感謝那些對我的誤解,或是我對世事尚存的不解。

關於上一題,只能簡略地寫,生命中有太多太雜的問題們。為了上一篇花了好些力氣在沉澱(啊~ 就是睡為主XD),如果能得到一些些的回饋就是作為書寫的鼓勵。

九年前寫的:

「社會病了,人也就跟著病了;人病了,社會也就跟著病了。 我不會怪誰誰誰,我會怪我連自己都沒有做好。 如果我一直去責怪,那麼誰來督促我自己進步。」- himingway.blog /2014/06/expert-somebody-of-something
=10/17=

Thursday, October 27, 2022

(最)古老的語言:閩南語/台語(Taiwan Lingo)

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永嘉行〉/ 張籍(約767~約830)

南方人多能晉語

陳世明教授:「南方人多能晉語,原因就在於漢人南遷。而這語言在長江沿岸一代,千年來多被同化,只有閩人尚保留,臺灣孤立於海外,被影響的最為輕微。

我們保留對岸最古老的文字,這並不可恥,因為那是老祖宗的字,而且文字系統與國語不同。最可恥的是現在的母語文字系統,完全不符合漢字形音義。」

Thursday, October 6, 2022

生命中的每一個問題(Each Issue, In and Out)

告別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說告別自己;如同「原諒」,原諒朋友容易,原諒自己難!
每一個生命中的問題都值得佇足,大的小的,活的死的,微不足道的,生命核心的,一題一題作答,一題扣著一題。(All questions in front of everyone's life are critical to handle, despite its huge or small, about death or live, too self-conscious or too deep to dig. Answer questions one by one. Each questions could be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Tuesday, October 4, 2022

故事們(StorY III 三:辦公室文化&台灣的政府(效率)

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和看法。在面對
不同的意見、思想時,君子能夠尊重別人的看法,與人保持
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卻不會苟同對方的見解;小人則會因為
利益而迎合別人,附和別人,但實際上卻不認同別人的看法,
以致面和心不和,無法真正與人融洽相處。
-中華經典名句(小學) from https://www.edb.gov.hk/
以下截取精華的隻字片語我收藏了三四年,一時間找不到時間,放久了卻顯出了它們更真實的價值,我想我朋友的話是很值得一讀的。

立意良善的心意

1/4/18 Mingway:來講個有趣的事,
臺股再創27年來新高。
股市散戶比例超過6成(回歸以往)。
然後,再來看看各家公司的展望,預期營收獲利。
尤其,看到資訊流、金流末端的金融股的展望。
其實,應該要跌個一至三成。現此時都只是在疊高基本面而已。

如果真有人可以收這個成果,那也是馬英九總統那時候的經濟政策的結果。 現在蔡政府的政策有些不連貫,例如一例一休在林全院長任內千辛萬苦推動了,死命地咬住底線,現在換一任院長就整個推翻。

我知道蔡總統的用心,他很專心讓行政院長是獨立的,總統權甚少參與其中,但不到一年就翻盤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內耗可不可以不要有。

每個政策都有其出發點,立意良善的心意可不可以不要被汙染?

Ice Wong
3 January 2016 ·
(純粹個人意見) 台灣一般人要走出困境,1) 知道台灣有價值的點是什麼? 2) 低薪是事實,怎麼改變才是大家要做的事,數字是一個遊戲,要怎麼玩還是靠自己 3) 請多看國際經濟、環境新聞 (不是娛樂)並有稍微分析一下... 4) 我個人覺得農業、畜牧業、旅遊業、手機/ 平板科技、 台灣自身獨創科技(好幾種不詳錄)、 franchise business 都是台灣可以做得比人強的地方。5)請回鄉問你爸媽的店/ 阿公阿嬤的田 每月營運收入及純利多少,就問個24個月,跟你自己的數據做一個折線圖比較。 不要再看不起鄉下。 就算一間早餐店純利比你現在穩定工作還高。

台灣的70- 80 代當要往外看時,問問自己你有什麼、你父母阿公阿嬤有什麼。 打怪也要先存武器,況且這個怪是⋯⋯⋯ 中共
未來10年,「食安」(我的一些觀點)可以是打怪的點。

政府機關人員

23 Feb 2018 by Ice Wong
每次面對台灣的政府機關人員,總覺得這國家沒得救不是因為人民, 沒救的而是政府。 口裏說一套,實際坐在辦公室做事的收錢就好,不要花時間、花力氣就好,胡亂打發人。做事口上會有原則,實際就是鬆散,為自己就好。 

台灣再過5年都難進步,主要是一個tone 在社會已經根深蒂固。 一些人民會固步自封 ,但政府不但自封還想退步。

話說最近幾個月每月平均報警/ 通知警方2次 (今天剛打完)香港的政府機關人員不會如此敷衍/ 慢反應。  不要跟我說大陸,大陸我也報警過、跑過政府機關投訴查詢,都不會這樣敷衍不明確,因為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利可圖之處,只有台灣,未開始,先退縮,還勸你退縮。這種政府機關到底台灣人繳稅來幹嘛?

(突然想想在台灣當一個youtuber / KOL也的確比較容易.... 不只一個香港人如是說,我該努力想想,顆顆)

PS 投訴技巧如何可以快速晉級? 多報警/ 打給政府機關就能掌握技巧。 當然,能夠聽過幾十個投訴電話 (銀行界) 經典作品佳選也是投訴的速成法門。

3 Jan 2018 by Minway
過了2年來到2018, 我還是抱一樣的意見。
傳統產業要傳承並發展才是台灣最大的武器, 不要小恩小惠就開心,要往外看,還有多看國際新聞和財經... ...

看到王丹寫給台灣的臨別贈言,深深覺得原來這世上有人也是跟我一樣觀感而願意公開點明。 對於第10點中提到,香港菁英人才比台灣的好,我心想... 如果台灣人能夠省下辦公室裡一半的八卦時間,整體 efficiency 應該可以提升。 真的不是說別國都不說八卦,但台灣的辦公室真的可以無時無刻都是蒐集八卦、發佈八卦、虛報捏造、你踩我踩... 那比率之高是很驚人的。還有,不要只跟香港比,在外資企業的外國人眼中,台灣人的表現是亞洲排得很低...

我其實很想知道以八卦為主軸的辦公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真的無論我去國際企業、台資、外資都是這樣,就連我去政府機關辦事,他們都要聊 (問題是我不是同事啊?!)

曾經我跟一個旅途遇上的台灣人分享這點看法,那台女說「上班不花時間聊八卦,那不然要幹嘛? 肯定要常聊啊!你們都不說那在做什麼?」--- 我想說... 難道要工作也這麼難擠出時間嗎?!
by Ice 20170607


台灣的金管會弱在不思進取,停留在千百年前的模式,人員英文能力也一般。 我還很記得我教台灣金管會人員如何看一家公司的登記地、股東、董事等等文件 (基本上我覺得這是香港高中生都能處理的事情) 對反洗錢的知識完全好像在 ipod的年代,我在飛機上聽到那突兀的「不要帶洗錢的財富進國」我可驚呆了。 (請問什麼時候看過海關認真做事?)誰要實體帶黑錢進國這麼傻? 台灣銀行界必須改革,但沒有人做。Risk-based audit 近年監管才推行,我聽到真的是下巴掉到海裡,有機會大家比較台灣金管會、香港金管局、大陸銀監會的發文,最奇異真的是台灣的。 有幸能看過三地監管發出的檢查報告的話,就知道大家的水平。 台灣注重一些有的沒的的細節,對risk整體概念偏弱,而且還停留在 有實際的大額金錢損失就是= risk 大的層面.... 這世上很多時候是未發生,risk 就很大。

媽的,你想想,一對夫妻,到抓到小三在你床上才叫risk 嗎? 那個時候是直接拉到,說再見了好嗎? you smell something 而你不制止,他直接變事實就已經太遲。你要不要小三都懷了你老公的種才叫離婚啊? 台灣的公務員什麼時候才能有點進步!!!!!...🤦🏻‍♀️🤦🏼‍♂️
any肥,香港的監管也好不了多少   by Ice 20171028

比較在行的事(Be Skilled)

一切都在繼續,為何不去努力-〈冥明〉
如果是一個好的方法,救人的方法,通常人之常情是(多多)分享,盼周知;但如果有利益問題,卻把救人放在第二位,這樣的醫者、師長、前輩也不是沒有的。

我比較在行的,就是分享好的方法,救人的方法,我不喜歡藏私,我尊重智慧財產權、著作權,但關於金錢,我想了很多。

就像我開始會post限時動態,不是因為我改變了什麼,而是我發現了正體中文開始有很多種的字體,那是十年前不敢想像的,有些字體甚至是免費提供。經過了許多努力與時間的沉澱,美感與設計終於慢慢到位了!(@9.20)

Sunday, October 2, 2022

友情是得來不易的東西(A Friendship Could Be Forever)

《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山裡雪裡的我.

〈我才是薪水小偷〉


你們都完全稱不上。老實說在這個群組生存的很辛苦,並不能完全地做自己,所以我才會寄情於邊邊角角的創作。不是抱怨,只是要說一個事實,這個群組有一些我在建中人身上看到的影子,我有點討厭那個學校長大成人的樣子,太多「精英主義」、太多「投機份子」、太多被自己綁住「標籤」。(套一句 您說的,大家也都四十歲了,有什麼好點名指教的)

我自私地以為 人會長大,事情會有所變化,但到了快四十歲,我知道有些事是需要奇蹟發生的。

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後,我也才發現我大概不算是X達的朋友,稱呼「你」太硬了,或者是說我不適合與之討論政治,程度太淺了,術語、關鍵詞又聽不懂。

Friday, September 30, 2022

袒露的心:閔衛的日記(Mingway's Diary)

剛寫完了〈戀愛廚房〉,今天的我猛然想了一下「是不是 還有需要去廚房學習呢?」

懷舊

朋友/前同事捎來前餐廳的照片,以前真的好暗。可惜當時我們還不認識(除了龍兒),現在的餐廳也很不一樣了。

除了餐廳,老闆(女性)真的很值得認識。

朋友現在也搬到美國去定居了,我想這些種種都是當年躺在木棧板上一起看星空的我們沒有預見的未來。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22

戀愛廚房(四:Love This World More)

前情 ()、 ()、 ()
現在會選擇在廚房,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你(妹妹),
你常說我煮的東西很好吃。
還記得第一次跟Darren碰面時,我在煮飯,你跟他說,我煮的東西超好吃!
就這麼簡單,回想起來就是感動!
因為經歷了廚房的工作,知道所有的改變都是緩緩進行著,不是用說或者用討論出來的,是一種從心出發的沉澱與沉著。如果心境不跟著前進,行為是不會有所轉移。改變需要一定的自我認知,如果自己無法查覺問題或已存在的慣習(重覆模式),如何為自己的行為交待什麼呢?

Tuesday, September 20, 2022

歲月在你臉上/近則狎

這篇不是無題,但文不對題,是生活中事物的流水帳。題目依然對應到最近的生活,唯不記錄,以示尊重。

9/19 APPLE TV到期,在到期前把網友推薦的《黑鳥》看完,雖說中間跳著看完,但整體而言,我很喜歡。好的戲劇還是要有畫面的細節。

9/18
現在才意識過來:這週我參加了兩場慶生活動;哈 我的腦袋到底在裝什麼!

一場大人的 一場小孩的
一個喝酒吃肉 一個吃菜比較多
兩場禮物都是我選的
也都有用不同的方式加碼

愛你們 希望你們都好好的
處女座的你們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22

戀愛廚房(三:Not To Be)

前情 ()、 ()
我們的廚房不大,剛開始去的時候加我總共有三個人幫忙,到後來旺季一過,就是我和長者兩個人工作而已。我得承認,工作初期的心是不定的,我有好多情緒等待我冷靜與攪碎,我無法完完全全專心在食物身上,切的東西形狀不夠一致,該細的時候不夠細,該碎的時候不夠碎,刀在我手中不是好使的工具。有時我還會分心,忘了剛剛客人需要什麼,或者收拾空出來的桌子。

真正定下來的時機應該算是長者說,他會離開

Friday, September 16, 2022

戀愛廚房(二:To Be)

前篇
在廚房的初期,我主動與長者分享了戀情,我也不知道為何,或許是因為長者的經歷讓我產生了信心,認為在他的身上可以找出對愛而言更好更成全的方式。總之,我找到一個出口。

為與不為是戀愛中難以取捨之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討論,古中國《西廂記》、《紅樓夢》比比皆是,只是我這個人不好讀書,喜好用問。廚房當中的事物,我也是如此一點一滴地問來的,不會的就問,問完了最好就記得了,記得了不懂還可以回味。別再問第二次是我一貫原則。

Friday, September 9, 2022

這世界有很多大事,如同自己的事(Big Enough)

這世界有很多大事,如同自己的事。

英國女皇伊莉沙白二世過世,是近期難得我有共感的名人;臺灣的齊邦媛先生也高齡九十八歲了,與之為同時代的手足。

看他人的角度,有時候就是看自己的角度;時間在走,證明了什麼,每個人心裡有數。令人擔心的是盲目,盲從,過於忙碌,不從容,沒有心神正眼看資訊,卻拿著自己當下的心眼見自己,不見其他。

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快樂.
所以我說「這世界有很多大事,如同自己的事。」

田馥甄 Hebe · 
對不起大家!真的非常非常抱歉,明天就要演出了,這麼緊急地宣佈延期,除了掃興,也造成大家各方面的損失及麻煩,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道歉才是。邊看了大家的留言邊掉眼淚,完全能體會大家失望的心情,也理解大家的憤怒。真的對不起!

Monday, September 5, 2022

那個從自我出發的觀點(Main Idea)

#木馬屠城記
好像更懂「主意」是什麼了~
那個從自我出發的觀點。

當年寫下「一方面我相信選擇愛一個人,就應該承受這一切」的我,經歷過一輪又一輪故事的洗禮,好似可以這麼說。

08.21 07:19 〈雙詐騙〉

想做詐騙的人其實沒有那麼多,但中國人很愛(這可以再細聊為何)。近來中國政府近年強力執行制裁,成效非凡,瞬間沒有「詐騙人才」,所以才「萌發」雙詐騙。

源頭一直都是被騙之人的貪婪(?),近期又聽聞幾起真實案例(被騙土地的、被騙幾千萬的),想想也真是可憐。

被騙、騙人過去加入、加入騙人這些都可憫,多去想想結構的問題,多去看看社會比較沒有機會的人;不要說他們一定有選擇,緣生緣滅,總不是一顆心就可以變成現在的「成績斐然」。

政府官員真的不要太制式,近來世界的轉動是愈來愈快的,苦民所苦並不難,難的是面對「權力使人腐化,和平使人安逸」。 加油啊~ 各種的病毒(泛指「惡」)還在那邊在那邊發威/發問,我們還是要好好參與答題啊。

Friday, September 2, 2022

從早上出生的我(Morning Call)


好像有四個月沒有練習電子琴了
對於彈琴這件事變得陌生了
找時機重拾,
畢竟還是想完成可能的事情.

評「從夜晚出生的我們」

因為上課,錯過了生祥,這個週末迎來了艾怡良《從夜晚出生的我們》。以下是我演唱會前8小時寫的:
期待又怕受傷害,不是擔心演出者,我也不是鐵粉。怕的是那些情歌太直擊,傷害了我最近的不平靜。

也怕不夠渲染,音響效果多過聲音表現;也怕影像過滿,填補了聲音的缺角或磨平聲音的稜角。這樣的期待好像有點微妙,但我從艾艾第一張專輯就聽了,單曲也沒有放過,所以期待歌手在演唱會/專業上要有「社會責任」,應該不為過?

除了音要準、嗓子要顧好,演唱會應該要有演唱會的樣子,不能變成類綜藝秀,不然就換個名稱。
結果,這場演唱會聆聽的感受很不好,所以寫了短訊給音樂總監:

Thursday, September 1, 2022

給.給‧給·(All of My Heart)

8/19碎念一下:真不知怎麼那麼多事情,本來以為告別式結束之後,會有機會通通吿一段落,看來還有很多「未完待續」。

可惜與你的部分,暫時告一段落了…
吳明益《心向群山》寫的推薦文: 麥克法倫寫道:「區分想像出來的事物與真實存在之間的差別,是所有人類活動的一項特點,但是在高山身上,這種區分表現得極為鮮明。石頭、岩石和冰,很明顯在我們伸出雙手觸摸時顯得桀驁不屈,但毫不抵抗人類心靈之眼的觀看,而地球上的群山往往比人類心中的群山更加頑抗不從,也更加致命地真實。正如荷索在安納普娜峰以及我在拉金霍恩峰的發現,人所凝視的、嘗試解讀的、夢想的和渴望的山,並非實際攀爬的山。實際攀爬的山是堅硬、陡峭、鋒利的岩石,是冰寒徹骨的雪,是極端的寒冷,是激烈到使你胃痙攣甚至失禁的頭暈目眩,是血壓急遽上升、噁心和凍傷,還有任誰見了都啞口無言的美。」

麥克法倫要做的是,把這種啞口無言的美與讓人頭暈目眩,甚而奪命的現實山峰,與人類想像的山結合起來,寫成你手上的這本書。

Wednesday, August 31, 2022

兩岸「漸行漸遠」的證據(一, Evidence)

「漸行漸遠」

臺北上課的最後一站我到了國家圖書館。找了一些目標物未果,就開始隨意瀏覽書架,發現許多本質灰色悲觀的讀本/篇章。簡單爬梳。

wiki:沈從文「1948年受到郭沫若等的批判,1948年12月31日宣佈封筆,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
1949年以後,沈從文沒有進行過小說創作。他的書在三十多年間僅出版過一次。」
1949年3月28日 沈從文企圖自殺,被送往精神病院

沈從文自己在1949年後所做的藝術史研究,[它的歷史觀是以未來為中心的]:當整個國家陷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狂熱時,⋯他的抒情考古學實踐,爲當前的社會主義實現,打開了通往更廣闊文化可能性的大門。

在此有必要將沈從文的服飾研究視為一部文學作品。⋯正如1961年未完成的文稿〈抽象的抒情〉中[傳達的],一件文學和藝術作品是為了「抒情」,為了短暫而脆弱的人類生命賦予某種型態而存在的。⋯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從小說寫作到藝術考古研究,沈從文克服了重重逆境,創造一個對中國乃至於世界文學,貢獻甚巨的藝術境界。 -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王曉珏 撰,季劍青譯

什麼是「中國」?(二) In the Middle

論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稱呼
西方人很想知道中國人怎麼稱呼自己的國家。見諸記戴的,最早係16世紀曾到中國沿海從事貿易的伯拉來,他在《中國報導》中說:「整個國家叫做「大明」(Tamen),居民叫做大明人(Tamenjins)」。1556年曾訪問過廣州的路克士,在《中國志》中發表相同結論:「這個國家的正式名稱是大明(Tame),e不明顯發音…。20年後,拉達在其《記大明的中國事情》中指出,中國商人自己叫他「中華」(Tun-sua),本名是「大明」(Taybin)。他最先指出中國的國名實際上是歷史上的朝代名,如漢唐(Hanton)、唐宋元(Tangzonguan)等等。但是他列舉的朝代對音不很正確,而且還把兩三個朝代名連拼在一起。

利瑪竇的見解就完整多了。他們認為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有兩種稱呼。一種就是歷史上的朝代名,往往是開基的君主所取。例如唐、虞、夏、商、周、漢、明等等。「現在明字前面冠以大字,因而今天這個帝國就稱為大明。另一個是各時代一直沿用的稱號,如中國(Ciumquo)、中華(Ciumhoa)。解釋是「第一個詞表示王國,另一個詞表示花園。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被翻譯為『位於中央』。我聽說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而中國則位於這塊平原的中央。」(忘記出處了!!)

Friday, August 26, 2022

我知道緣分的深淺(Again. Reborn...)


Borned.
去高鐵的路上,遇到太陽雨。
xian 你自以為看透了人性,
卻用語言狠狠傷害別人,
高高在上的。
你不說感謝,卻說別人的感謝太薄弱。
你自以為跟他們不一樣,
但,你看見你自己了嗎?
我接受,你說的那些缺點。
但你看見自己加諸的語言暴力嗎?
裝沒事,我做不來。
2022.08.24 09:34
mingwaychung 我天天都在說 感謝
 你卻說我沒有 哈哈哈哈 殘念
 這樣你還是別人的朋友嗎
 
mingwaychung 可以不要用 這種方式對話嗎?
這樣只會讓我覺得 我付出過的很微不足道,這是小事。
只想請你好好 内觀,一再的内觀,那是解決長年問題的好方法,也可以鼓勵你的家人朋友

Tuesday, August 23, 2022

自私的人(Heart within itself)


臺北很美
遠方就是山
事實上,在臺北
你往的每一個方向
                                  都是山

那麼近 也就那麼遠


這輩子遇過太多自私的人,自私的人就像自認為為你好的媽媽一樣,存在著觀點的死角。那個死角是真的死胡同,別去開導,別去鑽牛角尖,免得弄得自己一身汗,或許還受傷。

自私的人是自顧自地不怕麻煩別人,在自己的世界裏以為靠著自己就完成了任務;他們的心懷著鬼胎,讓他們說出感恩已是謝天謝地。

自私當然有分等級,最高境界的我經常遇到。我知道那不是物以類聚,我與他們不同,我只是藉由他們來學習人性,像是翻開一本書那樣,慢慢品讀就好。


by Minwei

Monday, August 22, 2022

一些上課/吃飯筆記(Notes Online)

這幾年偶爾會去上一些課,這篇來把數位筆記整理在一起好了。

北流後臺解碼/硬體統籌/講師:許振豐

不分行/分段,半自動解碼xD
後門 /碼頭 for演人員 北流四個卸貨門,卸貨停車位、AB車停放、SNG車停放 室內卸貨區 AB、媒體室、 藝人休息室 隔音門 播放了演唱會相等的音量 打開時,播放的是 MUSE 隔音門後門就是舞台 主橫架(m d 耐重 30噸,可以升降作業

Friday, August 19, 2022

再次送別 | 朋友去內觀 (Hard Work(ing))


By   Minwei.
在阿嬤的告別式結束之後,幽幽的感傷隨即而來,換個大頭照緬懷近期送走的兩位老人家。

未來一直來,卻沒那麼快送走那份相識。儀式當中,我有一種感覺,阿嬤與早逝的女兒相聚了,他們陪伴著我們一同告別。事情一直來,告別儀式或許是個分界點,結束後我終於有好好睡覺的感覺了。

姍姍來遲的民主(Later, Better?)

8.6
姍姍來遲;
拖著身體來了
#合唱音樂節
#合唱亞洲





Minwei Chung 7月7日 07:07
私德不好,自省就好
我知道在政治(任務)上很難做到
但就請不要再嘴砲、再包藏禍心
政治人物錯了就是錯了
請不要黨派來護航或是雙標
如是這般,民主一點意義也沒有

民主是要拿來實現理想的政治
不是拿來說一不是一的自由心證

Friday, August 12, 2022

故事們(story II 二,記謝阿公| 林生祥寫徐木珍老師| X的感慨)


  早晨奔去屏東.
「無常到來,隨無常而去。」
這句話說得輕鬆,執行起來要有許多智慧。

認識謝阿公的時間並不長,經過媽咪的介給認識的。

因為緣份相繫,很年經的時候,阿公收了媽咪當乾女兒,彼此的情誼與羈絆拉得長遠,雖然住在一北一南。見面次數不多,但每年電話的虛寒問暖相當頻繁且熱切,我們搬來到高雄後,媽咪常常要我們代表她去屏東拜訪阿公阿婆。

Thursday, August 11, 2022

覺得自己有趣的地方(Just Me)

這一篇是某種程度的自我介紹。

近期生活中的調整

心理「康復」之後,生活做了好些調整,每一個小小改變都帶來了相當不同以往的感受:
在家盡量赤腳行走 →更腳踏實地(好像廢話),拖鞋或是鞋子帶來的包覆或是彈性,減緩了力量對於腳掌的衝擊; 赤足踏實

手機盡量不放在身上/口袋 → 手機作為一個資訊來源已是日常便飯,隨身攜帶可以是享受,但也可能是折磨。在慢慢戒掉社群軟體同時,我也放掉「盯盤」、「計步數」等「功能」,將手機放在一旁,靜音/不靜音都好,外出時,就放在包包或是提袋裡。

盡量吃素食 → 這部分有點巨大,難用三言兩語。希望大家對茹素的訊息採開放的態度;食肉沒有不好…

Tuesday, August 9, 2022

跟風了:人生的二選一(To Be Or Not To Be)



鍾閔衛 新增了 3 張相片
2022年7月7日 08:12
覺得你有熱愛的事物
所以可以不必懷疑自己
偶爾質疑反省就好
#你送的 #你買的
#跟風了

倪匡:

你愛看的書,就是你該看的書。
書海浩瀚,總有你愛看的,那就看。
不愛看的,別浪費生命。
若看了古文就惹氣,那就看今文。
看書的主要目的,是在看的過程得到快樂,
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那樂趣是越看越濃的。

人生的二選一

你想要 一直做那些喜歡的事情,然後可以賺錢養自己嗎? 還是做****的工作,讓這些熱愛的事物陪伴你度過?你覺得怎樣比較好呢?這個人生的二選一? 基本上你還在可以轉換跑道的年紀?

答案你可以留在你心裡;也歡迎分享;沒有答案也沒關係⋯ 記得自己是誰就好

關於這個抉擇題,我有些可以分享,以前在臉書上好像也分享過。這題真的很難,重點是還要有勇氣去執行。

短暫的遊記(Hope it's Longer)

我教書以來,常帶學生到野外,始終告訴學生的觀念是,把自己準備好就不算「冒險」。因為把自己的身心、器材都調整好去面對自然界,只是重返我們生物的本能。那些不鍛練自己,不想了解在野外知識、步驟、理念的人才是「冒險」。-《心向群山》推薦文/吳明益

日誌7/31

身邊陸陸續續又有親友確診了,已經是第10+n波以後,也結束不了。感覺上已接近6成左右的人口感染了。

而我們用的這些疫苗真的也不是以前認知的那種⋯

然後,病毒還在那邊(在那邊~),認真地存活,想想我們人類自己也要加油啊。

Monday, August 8, 2022

波洛西訪臺與朋友訪我家(The Pelosi Visit)

日誌(08/05)

最近真的有點忙,一件事情發生,未完又另一件發生。中間還夾雜著我年輕時沒遇過的病症,症狀來時還病識感很低,以為是中暑,以為是肚子餓。

所以我關心國家社會的時間其實不長也不頻繁(但我有找到一些好方法),更別說股市或是市場(投資的資金真是付之一炬的概念)。

這樣的狀態與之前的我很不一樣,忙裡偷閒的我變得重要,午覺縮短至五分鐘,然後就要專心面對事情。

但無論多忙,我還是想盡量寫下來,作為我自己生活的底線與坐標。

Friday, July 29, 2022

七月中後的兩周(Just in Two Weeks)


我家室內
上週除了週三,每天都去醫院報到。

週四是上午突然停電,讓我有藉口去醫院午餐,散熱,順便看匡匡。

週五是請醫院同事訂了餐點,要去拿,結果在員工餐廳順便講話配飯吃。

周一去三伏貼,周二來了個急症…

最近分手的那一對,其中有一位來到我們家。花了許多時間陪伴,聊得龐雜巨大,要慢慢消化。自己學習甚多。

Wednesday, July 27, 2022

故事們(一, Fine StorY):羽生結弦|機智醫生|請育嬰假半年

雜論羽生結弦01 

袁瓊瓊 2022/07/23
[…]
不得不說,作為觀察對象,羽生結弦實在太棒了。
首先,他完全不規格化。我們一般人碰到事情,由於教養或思想固化,多半有制式反應。羽生沒有,他如果反應跟一般人一樣,講出道理來,你又發現其實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他競賽中面對勝與敗的態度。聖人說過要勝不驕敗不餒。羽生是這樣又不是這樣。他贏了會開心的把自己的得意表現出來,但是訪問他時,他就開始檢討,說自己這次雖勝,但哪些哪些地方是不行的。輸了他會沮喪,明顯到(在他還小的時候)教練要替他抹眼淚。

他最「嚴重」的一次失敗,就是2019的世錦賽。這一場他短節目失誤,長節目發揮極佳。是新規則下第一個打破自由滑和總分紀錄的節目。羽生在自由滑結束時露出的那個笑容,傲氣沖天,凌厲到幾乎可以稱之為可怕。那時他志在必得,觀眾們也覺得他一定贏。但是幾分鐘後,陳巍就打破了他打破的那個紀錄,最後,贏他22分之多,獲得金牌,而羽生第二。

就是這一場,羽生在後台說出那句「著名」的話:「輸了就跟死了一樣。」教練bo叔安慰他,但是羽生結結巴巴的說:「輸了就只有一個意思,就是NOTHING。」
[…]

Monday, July 18, 2022

完美的一天,在路上(Sunrise)

日出
日出.
「前天是完美的一天,昨天也是,而今天我相信也會是。」幾天前寫的,事實上,從那天之後,日日常常就是「完美的一天」,而且某些日子伴侶也覺得完美(美夢成真?)。

昨天與兩位從新竹來的朋友走完氣喘噓噓旗尾山,我在一小時內「完美地」完成四人的午餐,二廚只幫忙了十分鐘(主要是陳設)。有兩道是事前準備,需要入味的滷味與咖哩,一道臨時改菜單,湯一直沒有想法,就配合當天的大暴汗,弄了個清一點的湯。

另一半酒足飯飽後是面對面雙方分手調解行程,風塵僕僕,還要坐高鐵跑到四百里來回。好硬!但一覺過後,他回憶:是完美的一天(但累爆)。

Friday, July 15, 2022

自己的事情(Thanks to All)

難得
沒有
照片
最近花了許多時間在弄四樓陽台,順便也把空著的大盆栽給填滿植物了。盆栽空著一年多了,長過自己飄來的蕃茄,種過薑黃而已(一種養地的概念)。

嘗試著回答一個古老的陋習(文人相輕);回答身邊親友們的人生疑問,心有餘力的感覺還不錯。只是不論哪一習題/課題,我都覺得很難回答,不是我想要說什麼,別人就能馬上聽進去;我知道「很多時候很難,但也存在很簡單」,但時間、心力是有限的,多半不如把一切交給時間。所以常常我決定就出發,等下去不會是好辦法。

聽者藐藐的事實已經很久了,那份孤獨我與晨曦、微風(最近多了植物們)分享,除了人,我還想要多了解自然地理天文,時間一直都是不夠用的。不過,有時候的我很愛回顧,看日記(部落格),耽溺於「懂事前的自己」(難怪時間不夠用)。

Wednesday, July 6, 2022

文人可以不相輕(Culture With Benefits ? i)

人與狗
人與狗 by Minwei.
古諺是很有道理的,小時候文組的我愈看這世界,愈覺得文人相輕的可怖。年紀要奔向四十歲了,身邊眾多的「文人相輕」已經到了我傻眼的階段,彼此排擠/討厭/怨懟裡面好多的似是而非、自以為的順理成章、自我感覺良好的拼貼…,不管怎麼看,這樣的資訊市場/行銷市場/思想市場(from Info*Web),不僅失去美好的初衷,還喪失了美麗的文化與對話。

退一步想,那些「存在」依然還是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的「必然」。
那些也是對話,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問了這個問題二十幾年。
有沒有解決方法呢?…

有沒有解決方法呢?…


陳雪 6月11日下午7:54 ·
現實與理想之間

因為想要寫小說,大學畢業後,我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去當老師或者做編輯,我當時可以想到對於寫作有幫助的工作,就是去做服務業。我做過服務生,店員,售票員,KTV服務生,當時那些工作跟現在的服務業一樣,薪水不高,又累又忙,一開始我也還看不到那些工作對於寫作的幫助,我感受到的只有父母對我的失望,他們不懂為什麼把女兒千辛萬苦養到大學畢業,最後我卻跑到夜市去賣衣服。當時我父親曾經很難過地對我說,早知道這樣,你根本就不用讀大學。(我小學還沒畢業就會賣衣服了)

Friday, June 24, 2022

錢會變成你喜歡的樣子(Save the Money)

拱門花架 by me
昨天(6/20)大熱天,在靠近台南的餐廳午餐過後,風塵僕僕趕到高雄市區的大賣場選購圖中這款拱門花架(#2127191)。

週末的賣場好多人啊,一點半過後人愈塞愈滿。

考慮買這個花架是為了解決四樓房間的幾個問題:首先,早上的陽光過曬,除了窗簾想要用其他方式再阻隔一些;再者,大面落地窗的遮蔽不夠深,遇到小雨也是有關窗的需求。

Thursday, June 23, 2022

flow #7:愛(L.O.V.E.)

熊熊公園(桌遊)
部落格幾乎空白了一年。前面一篇是寫下山之後的事情,沒寫的中間,還是有寫一點點日記,但臉書也沒分享什麼。

最近開始早起了,看到以前一直儲存的筆記,放了過久都不確定能勾起什麼或是留作什麼主題而用,就隨意地盡量雜集於此。

兩篇友人的心情抒發

(作者是某位朋友,不確定是誰)
那天晚上,我們一如往常的聚在岸邊。
四周黑漆漆的,只有海風送來陣陣浪潮聲。
你問:「此時此刻的你,是最真實的你嗎?」
我沒告訴你,其實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好久。

那時的我,總在喝了點酒以後,不停的流眼淚。
每ㄧ個夜裡,我都覺得很悲傷,悲傷得覺得沒有任何時候,比此刻更像自己了。

那時的我,一直沒有得到我想要的。
我原以為那樣的遺憾很近,幸福很遠。
可是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那時候我所擁有的,也許比現在還要多。

曾經有人對我說:「你是一個很需要愛的人。」
我覺得這是他說過,最了解我的一句話。
我痛恨自己的敏感和細膩,可是我必須要愛這樣的自己。

幸好在你們面前,我不用是誰,我縱容自己像個比誰都要小的女孩。
不用忍耐,不用逞強,不用像個百毒不侵的大人。

縱使現在,我還是時常感到害怕,還是時常想要流眼淚,還是在擁有的時候,就開始憂傷著失去。
我知道自己不是不勇敢,而是太害怕自己不夠勇敢。
我得誠實的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脆弱。
才能看見,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定義錯誤(Badly Defined)

定義錯誤就有可能問錯問題,給錯答案(這一點文科生的情況似乎比理科生嚴重)。 防噪與留存 防噪功能會產生對抗周圍外在雜音(例如車輛中的雜音或來自室內冷氣的雜音)的反相聲音,藉著抵銷它們以降低周圍的雜音。- 無線防噪耳機 WH-1000XM5說明指南 ...

閔衛(HeMingway)的行程